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5期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病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剖宫产出血、胎盘剥离不全或滞留及凝血机制障碍。1临床观察1。1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产后短时间发生阴道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出现相应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病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剖宫产出血、胎盘剥离不全或滞留及凝血机制障碍。

    临床观察

    1.1  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  产后短时间发生阴道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在休克早期常常出现脉搏细数,在休克晚期则出现脉搏细而慢,如脉搏清晰可触则说明循环尚可。血压的变化是判断产后出血及休克的重要指征,血压下降的程度标志着出血量及休克的程度,如脉压缩小,即使血压正常或偏高,也标志着有产后出血及休克的可能性,当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压进一步缩小,表示患者有可能已出现大量产后出血及休克。

    1.2  观察产妇病情变化  包括神志、皮肤、尿量。产后出血休克早期可出现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懒言、呼吸急促、打哈欠、出冷汗、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尿少,主诉口渴、心慌、头晕、怕冷,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口唇、肢端发绀,反应迟钝等,很快转入昏迷状态。

    1.3  观察产妇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情况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及胎盘因素所致出血者,子宫轮廓不清,触不到宫底,按摩后子宫收缩变硬。因软产道裂伤或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腹部检查宫缩较好,轮廓清晰。血液积存或胎盘已剥离而滞留于子宫内者,宫底可升高,按摩子宫并挤压宫底部刺激宫缩,可促使胎盘和淤血排出。观察失血量,可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来测定积血、出血的量,并留置尿管,记出入量及尿量,如尿量每小时30 ml以下,说明血容量不足,少于20 ml/h,说明血容量严重不足。

    2  临床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病史  重点收集与产后出血有关的病史,如孕前所患的出血性疾病、重症肝炎;人工流产史、产后出血史;妊娠期合并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胎妊娠;产程过长、软产道裂伤等。

    2.1.2  身心状况  若产妇全身状况较差或合并有内科疾病时,一旦出现产后出血,更可能发生休克。由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表现出异常惊慌、恐惧,精神过度紧张,一些产妇很快进入休克昏迷状态。

    2.1.3  诊断检查  评估产后出血,观察阴道出血是否凝固,估计出血量;测量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2.2  护理措施

    2.2.1  预防产后出血  加强产前、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高危患者应提前入院;重视分娩期护理,防止产程延长,注意保护会阴,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及时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加强产后观察和护理,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早期哺乳,注意保暖。

    2.2.2  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卧床休息,去枕平卧、保暖、吸氧,抬高患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心血管药物,保证重要脏器血液供给。如发现患者阴道出血量多、表情淡漠、出冷汗、皮肤湿冷,应予保暖、吸氧,测血压、脉搏,记出入量,报告医生,做出相应处理。如出血凶猛、休克严重,应配合医生尽快做静脉切开,并做好输血准备。在抗休克的同时针对病因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如子宫收缩乏力,应予按摩子宫,压出子宫内积血和凝血块,肌注或静滴缩宫素,还可采用压迫法止血;如有软产道撕裂伤,应及时缝合止血;胎盘剥离不全者应手取胎盘,如胎盘植入者应采取手术处理;对子宫破裂、撕裂伤严重引起出血迅猛者应及时做好子宫切除准备;对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出血应清除病因,尽快输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

    (编辑:乔  雨)


作者单位:615300 四川普格,普格县人民医院

作者: 刘兴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