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5期

剖宫产手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临床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病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年来由于晚婚、高龄分娩的妇女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明显增多。...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病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年来由于晚婚、高龄分娩的妇女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明显增多。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由于各因素行剖宫产术,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早已为临床证实。现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蒙中医院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有28例术前超声检查发现有子宫肌瘤。22例术前不知有子宫肌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年龄25~46岁,平均(35±4)岁,孕周36+1~41+2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18例。剖宫产原因中有10例因子宫肌瘤要求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在同期分娩产妇中随机选择无合并症的剖宫产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4~42岁,平均(32±3)岁,孕周36-1~40+5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两组年龄、孕龄、产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肌瘤部位和类型 肌瘤单发22例,多发28例,肌瘤大小0.5~10 cm,位于前壁25例,后壁18例,前后壁均有4例,位于宫角3例,浆膜下肌瘤16例,肌壁间28例,肌壁间加浆膜下6例。

  1.3 肌瘤剔除方法 手术采用下腹部横切口。浅表小的(<1 cm)肌瘤用止血钳钳夹根部,切开子宫包膜剔除瘤核,根部用7号或4号丝线结扎止血。较大的(>1 cm)深入肌层的肌瘤则切开子宫达瘤核,剔除瘤核后,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止血。>2 cm的肌瘤在剔除肌瘤前先在肌瘤四周基底部注射缩宫素20 u,后再剔除瘤核。位于子宫壁切口处较大肌瘤,如影响胎儿娩出,需先剔除肌瘤。方法为在瘤体上做横行切口直达瘤核,钝性剥除,然后沿瘤腔切开子宫下段肌层娩出胎儿,之后于子宫肌层及瘤腔周围分别注射缩宫素10 u。位于子宫前壁间肌瘤可娩出胎儿后从子宫下段切口处深向肌瘤切开剥出瘤核,再缝合关闭瘤腔,不必另行切口。位于宫角处的肌瘤,剥除时易出血过多,应掌握好指征。不宜强行剥除。本组有3例宫角部肌瘤,因肌瘤较小,最大直径3 cm,剥除时未发生出血过多。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使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平均(50±5)min,失血量(220±10)ml,对照组平均(38±5)min,失血量(170±10)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理结果 50例中45例病理为子宫平滑肌瘤,3例囊性变,2例红色变性。

  3 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包括较大的肌瘤,在行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技巧是可行的。手术的意义在于:(1)避免了短期内再次手术的可能,减少了再次手术的身心损伤和减轻经济负担。(2)肌瘤影响子宫缩复,增加了产后出血和盆腔感染的机会。但术中的重要问题是如何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特别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以下情况暂不宜行肌瘤剥除术:(1)特殊部位:如子宫下段、宫角的大肌瘤;(2)子宫收缩乏力时;(3)危重患者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时应注意:(1)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讲明利害关系,包括肌瘤剔除不净的可能;(2)备足血源;(3)术中注意宫缩剂的应用,暂时性血管阻断技术的应用和风和技术;(4)术后常规持续应用宫缩剂防止术后出血。本组50例剖宫产剔除肌瘤术与50例正常剖宫产术相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子宫切除。说明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技巧,术中术后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014040 内蒙古,包头市蒙中医院妇产科

作者: 徐敏玲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