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从前护士的工作是打针、发药、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及病情监测,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脑梗塞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从前护士的工作是打针、发药、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及病情监测,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

     1 临床资料及心理分析

     1.1 2001年6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9例脑梗塞患者,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54~80岁。

     1.2 发生脑梗塞的患者大多为多发性的,而且会在生理上出现偏瘫、交叉瘫及不同程度的失语,但大部分患者是清醒的。患者受到如此大的刺激,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情绪反应,如:焦虑(最常见的反应,为主观上的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抑郁(是一组消极低沉的情绪,如:悲观、悲哀、失望、绝望、无助等)、恐惧、愤怒情绪反应如果在人身上时间过长、强度过高,会严重地损害人的认知功能,即在上述负性情绪的影响下,观察和评价任何事情都是悲观的,同时破坏人的心理平衡。而心理平衡是准确感知、记忆和逻辑思维的前提。

  2 心理护理

     2.1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及善于沟通的技巧。

     2.2 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减轻患者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负担,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2.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言语沟通的同时,进行非言语的沟通:目光的接触、身体的接触及保持微笑都可让患者感到可依赖及心理安抚,消除焦虑抑郁情绪。

     2.4 每天一定时间内与患者一对一的谈话。在开始时可能会遇到自问自答的结果,但不要放弃,在逐步的接触中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提出患者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同时有计划的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重复多次,耐心解释,多鼓励患者交谈,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语言功能。还要鼓励患者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

  2.5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与健康教育,树立正确观念,了解自我康复的重要意义,以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

     2.6 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使家属对其更加重视、细心照顾,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多陪伴患者,使患者始终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消除患者的悲哀孤独感、无价值感、被遗弃感。

     3 小结

  针对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在进行必要的医疗护理的同时,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提高患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对促进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510220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4-06-07) (编辑黄 永)

作者: 秦永东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