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应用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的操作方法。方法通过对68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手术配合,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结果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结论相应的手术护理可提高医疗质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的操作方法。方法 通过对68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手术配合,总结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相应的手术护理可提高医疗质量,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护理 并发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血肿,特别是高血压脑出血是多发病、常见病,病死率高。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直接钻颅进入血肿,快速建立起清除血肿的硬通道,并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固态血肿液化成悬液,经针腔排出颅外,代替开颅手术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与其他方法最大区别在于应用生化酶技术,配合使用针形血肿粉碎器,通过正压对液态、半固态血肿进行冲洗、置换及引流,并将血肿液化剂均匀输送到固态血肿各个部位,同时降解固态血肿,达到快速融碎固态血肿,引流清除血肿的目的。因此清除血肿快速、安全、无损伤、无盲区,且患者康复快,能尽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00年以来开展此项手术68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病死率,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2(16~78)岁,高血压脑出血4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27例。入院时不同程度昏迷50例,血肿量15~120ml不等。手术穿刺成功率100%,存活61例,死亡7例。手术后3个月随访,其中日常生活基本恢复者38例,部分恢复者17例,需他人照顾者6例。

     2 适应证

     2.1 高血压脑出血 (1)脑叶出血量≥30ml或基底节区出血量≥30ml。(2)丘脑出血量≥10ml或小脑出血量≥10ml。

     2.2 外伤性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幕上血肿量≥30ml,幕下血肿量≥10ml,病情稳定,无脑疝者。(2)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及硬膜上积液。(3)脑内血肿:手术指征参考高血压脑出血。(4)脑室内出血。(5)已有脑疝的颅内血肿可作为开颅手术前的抢救措施。

     2.3 其他类型的颅内血肿 如新生儿颅内血肿。

  3 相对禁忌证

     3.1 凝血机制障碍

  3.2 脑干功能衰竭

     3.3 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功能衰竭

  3.4 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合并血肿

  3.5 穿刺部位有感染

     3.6 广泛性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

  4 手术中操作方法 [1]

     4.1 皮肤准备 常规消毒、局麻。

     4.2 进针 根据穿刺点摆好体位,选择适当长度的血肿穿刺针,其尾部固定在电钻夹具上,上好限位器,注意进针方向。

     4.3 血肿液态部分的处理 尽快找到液态血肿并将其抽出。

     4.4 血肿半固态部分的处理 抽出液态血肿部分后,用10ml注射器抽吸2~3ml血肿冲洗液(生理盐水或25~50U/ml肝素的冲洗液)进行冲洗,冲洗时应遵循等量置换或出多于入的原则。

     4.5 血肿紧密固态部分的处理 用3~5ml血肿液化剂(500ml生理盐水+1~2万U尿激酶+50~100mg肝素+1500U透明质酸酶)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喷注到血肿的各个部位,夹闭4h后开放引流。

     4.6 开放引流数小时后(1~4h),可开始第2次冲洗—注入液化剂—引流,一般经过2~3次综合冲洗,注入液化剂,引流治疗后,血肿即可被清除。

     4.7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间隙应注意夹管以防气颅,抽吸过程中不宜用力过猛,负压过大,否则易引起再出血。

  5 手术前护理

  5.1 病人的准备

     5.1.1 及时准确地完成术前检查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血小板、血生化检查、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及胸片等。

     5.1.2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高血压脑出血术前应将血压降至160/90mmHg,以防血肿清除后继续出血,影响手术效果。如有呼吸不畅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1.3 备皮 剃除手术野范围的头发,用2%碘酒、75%酒精消毒皮肤,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

  5.2 穿刺前物品准备

     5.2.1 术前消毒药品 2%碘酒、75%酒精。

  5.2.2 麻醉药品 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5.2.3 颅内血肿冲洗药物 冰盐水、尿激酶、肝素、透明质酸酶。

     5.2.4 穿刺物品 穿刺针、电钻、钻头、无菌手套、治疗巾、敷料、无菌剪刀、引流袋及引流接头,以上物品均要求严格无菌。

     5.3 穿刺室准备 每天用“84”液擦洗2遍,紫外线照射2次,定期做空气培养。

  6 手术后的护理

     6.1 监测T、P、R、BP、血氧饱和度及颅内压的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的改变、血压升高、缓脉、洪脉等改变,提示颅内压升高,应及早报告医生做降颅压处理。

     6.2 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预防和减轻脑肿胀,维持颅内压稳定,预防早期(3日内)再出血的重要措施。控制平均动脉压在110mmHg左右,用生理盐水50ml+硝普钠50mg持续微量泵输入,可避免血压忽高忽底。

     6.3 引流术后的护理

     6.3.1 严密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

     6.3.2 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6.3.3 搬运病人时应先固定好穿刺针,暂时夹闭引流管再搬运病人,避免颅内压过大波动,防止逆行感染和引流管脱落。

    6.3.4 保持穿刺针及敷料干燥无污染,一般每日更换1次,可在穿刺部位皮肤滴少许酒精以预防感染。

  6.4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6.4.1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吸痰,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清醒病人咳嗽、咳痰,雾化吸入,气管切开病人定时气管内滴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6.4.2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腹部情况,注意病人的大便颜色及性状,使用预防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清醒病人及早给病人进食,昏迷病人留置胃管,通过鼻饲给病人饮食,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生冷硬食物。

     6.4.3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 注意定时翻身、定时按摩、定时擦洗,昏迷病人使用气垫床可起到预防褥疮的作用。

     6.4.4 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每日4次活动肢体,每次10~15min,昏迷病人被动活动肢体,同时按摩四肢肌肉并定时翻身活动。

     6.4.5 颅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紫外线照射,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针一般放置3~7天。使用有    效抗菌药物积极预防感染。

  6.4.6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由于脱水剂的使用,容易导致急性肾功能的衰竭,根据医嘱使用扩张肾血管的药物如多巴胺,观察尿量、尿比重及肾功能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

     1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21-125.    

  作者单位:411101湖南省湘潭市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4-06-23) (编辑一 凡)

作者: 陈灿娥 孙晓辉 赵新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