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引流穿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应用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行血肿抽吸、粉碎冲洗液化和引流。结论脑出血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管性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为抢救争取时间和时机。关键词脑出血立体定向治疗护理应用YL-1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引流穿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行血肿抽吸、粉碎冲洗液化和引流。结果本组好转22例,死亡6例,植物人状态2例。结论 脑出血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管性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为抢救争取时间和时机。

  关键词 脑出血 立体定向 治疗 护理

  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抽吸术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5~91岁,平均年龄60.97岁;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昏迷18例,嗜睡8例,清醒4例。根据Glasˉgow计分法:小于6分8例,6~9分11例,9~12分11例。经CT检查出血量30~50ml8例,50~100ml16例,大于100ml6例。

  1.2 方法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采用贾保祥教授和万特福科技公司研发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以CT片为依据于治疗室行简易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根据血肿中心至穿刺点的距离选取相应长度的穿刺针,将针尾固定在电钻夹具上,钻透颅骨及硬脑膜后拔除金属内芯,换塑料内芯后缓慢进入血肿表层,于侧孔处接引流管,拔除塑料内芯,拧紧盖帽后从侧管稍加负压抽吸之,首次抽吸量控制在总量的1/3。在插入冲洗针后以生理盐水进行血肿冲洗。待冲洗液清亮后注入1万U尿激酶(以1ml生理盐水稀释),夹闭1~4h后放开引流管,每日2~4次。根据引流量及复查CT结果调整穿刺针的深度,2~8天拔针。

  1.3 手术时机

  在病情允许且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一般在出血后6~72h,如已发生脑疝患者更应争分夺秒,一般不超过24h。

  1.4 结果

  22例术后24h神志、瞳孔恢复正常,住院时间3~35天,6例死亡(其中发生脑疝死亡4例,继发并发症死亡2例);2例意识、瞳孔未发生改变,呈植物人状态。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人工通气。监护血压、呼吸、体温、神志、瞳孔等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的变化。抽血完善术前检查,建立静脉通道,脱水降颅压,镇静止痛。专用治疗室协助手术医生准备专用器械。根据不同部位的出血,配合医生调整好体位。术前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效果及配合要点,取得理解与配合。(2)常规头部备皮。(3)用物准备:一次性消毒包、利多卡因、生理盐水、龙胆紫、尿激酶、穿刺针及电钻、灭菌穿刺包、无菌手套、引流袋、注射器。(4)行CT检查并作穿刺标记。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1)吸氧、心电监护每30min测呼吸、脉搏、血压,每4h测体温1次,血压控制在(109~150)/(71~90)mmHg,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血、脑水肿,常规头部置冰枕,减轻脑水肿。(2)意识和瞳孔的监测,每2h观察意识瞳孔状态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

  2.2.2 微创引流的护理 (1)穿刺针与穿刺部位原则上呈水平位,引流袋应低于穿刺部位20~30cm以防返流。(2)妥善固定引流管,头部制动,保持引流管周围清洁干燥减少污染机会,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3)防止管腔阻塞,每日行颅内冲洗2~3次,如有引流不畅,检查是否有扭曲受压或血凝阻塞,如为血凝块阻塞可用尿激酶2万U加入生理盐水2mL冲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冲洗后夹闭引流管1~4h,开放引流管期间,手由下而上轻轻挤压引流管1~2次/d。(4)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并记录是否有继续出血倾向。注意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引流物的引流速度,如引流不畅则定期振荡引流管,观察引流管是否脱落,如注入尿激酶则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开放引流管,调整引流管的高度,定期更换引流袋。观察是否有脑脊液外漏。根据复查CT结果,血肿清除达70%以上、引流时间已超过7天、引流物为清亮的脑脊液、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后无引流物流出或患者已死亡则需拔管。拔管时注意无菌操作,拔除后应加压包扎创口,一般每2天换药1次,如敷料不干燥则需找原因并随时换药。(5)视病情拔管。生命体征平稳、CT示血肿基本清除后,2~8天即可拔管,拔管后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2.2.3 体位与环境的管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并保持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为 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手,旁边加护栏,病室温度在18℃~23℃,湿度在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限制人员探视。

  2.2.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每日用口腔净行口腔护理2次。(2)导尿者行会阴擦洗,呋喃西林膀胱冲洗2次/d。(3)加强皮肤护理,如用气垫床、温水擦浴、翻身拍背、局部按摩,以防褥疮的发生。(4)不能进食者以鼻饲流质供给营养,流质需现配现用。

  2.2.5 康复指导 术后24h开始肢体功能锻炼,量由少到多,由被动到主动。术后1~2周,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可鼓励自行翻身,站立及肢体的主动训练,下床锻炼时由两人搀扶,以防跌伤,活动时以不疲劳为度,嘱患者多吃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让家属参与患者康复锻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增强康复信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增加再出血的可能。

  3 讨论

  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医生、护士和家属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并发症都会加重病情、提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脑出血的护理工作应得到家属的配合,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尤其是意识状态、血压、呼吸、瞳孔的突然变化往往提示病情的变化。微创血肿引流手术能有效地引流血肿,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2]  ,但该手术最大的弊端是不能有效地止血 [3]  。本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因再出血死亡的发生率更高,再出血的征象为:意识状态突然加重、瞳孔变化、呼吸急促或转为潮式呼吸、血压突然明显升高或降低、通畅的引流管变得不通畅或有大量的鲜血流出、肢体瘫痪加重等。

  故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更要注意并指导家属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有再出血的发生则可以赢得抢救时间和时机。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引流物的性状是窥见颅内血肿变化的窗户,要根据病情和引流状况及时调整引流袋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李昌娟,罗秀金.急性脑出血床旁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9(16):667-668.

  2 殷小平,张苏明,张新江,等.对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再出血和死亡的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4(9):209-211.

  3 殷小平,张新江,姜亚平,等.脑出血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现状.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2,1(10):40-42.

  (收稿日期:2004-09-22)

    作者单位:225001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赵 艳)

作者: 胡春红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