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白血病患者心理分期调查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各期心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制定护理对策,实现白血病最佳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随机抽取85例,采用询问式调查,内容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2)所患白血病类型。(4)心理状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各期心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制定护理对策,实现白血病最佳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方法  对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随机抽取85例,采用询问式调查,内容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2)所患白血病类型;(3)确诊时间;(4)心理状态;(5)家属态度。 结果  80%的患者心理变化遵循:震惊、否定、悲观失望、适应期等规律发展,只有少数患者进入绝望期。结论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掌握白血病患者心理变化规律及临床表现,施行循证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白血病 心理分期 护理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 [1] ,它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仅我国每年就有十余万人死于白血病。一项研究表明,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国外心理学家认为,癌症患者如果动员自己体内足够的力量来抵抗癌症,必将有助于改善病情或促进痊愈 [2] 。经过多年对各类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与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掌握白血病患者心理变化规律,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血液内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随机抽取85例,采用询问式调查,男64例,女21例,年龄21~50岁,干部5例,工人52例,农民10例,其他18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学检测诊断依据。
   
  1.2 方法 询问调查内容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2)所患白血病类型;(3)确诊时间;(4)心理状态;(5)家属态度。
    
  2 结果

  白血病患者心理分期 见表1。
    
  表1 85例白血病患者心理分期统计(略)
    
  表1显示:97.64%的患者在最初听到诊断第一反应就是感到震惊,出现一个震惊反应期;94.12%患者由于角色发生了变化,于是自发的产生了一种保护性心理———否定,进入否定期的患者在潜意识地极力否认自己患病的事实。经历了震惊、否定的心理变化后,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预后,逐渐领悟、了解,于是背上了“不治之症”的沉重包袱,64.10%进入悲观失望期,96.47%的患者开始进入适应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逐渐适应新角色的转变,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们以新的角色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治疗,只有9.14%的患者进入绝望期。
    
  3 讨论

  求生是人的本性,当听到自己患了癌症时,无异于被宣判死刑,首先第一反应便是感到震惊,表现为:失神、麻木,抬不动脚,感觉象梦幻般不真实,或出现暂时性痴呆、不知所措、言语失控,稍后,则会表现出极度忧虑、悲伤痛苦,甚至绝望,有的患者还在痛苦之中走上不归路。此期一般出现在初诊和入院前几天,这个时期心理护理的主要任务是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和治疗信心,帮助患者分析疾病与精神、意志的关系,说明心理和精神压力只会加重病情,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由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白血病患者,角色发生了变化,于是自发地产生了一种保护心理———否定,否定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保护患者的心理有一定的作用,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性质,但否定反应过激,则会影响治疗,干扰和破坏已采取的治疗措施,致使病情恶化。此时,护士应采取疏导的方法,帮助患者尽快结束否定心理,使患者心理向正面、积极、良好的方面发展,调动患者体内某些应激机能,逐步完成身心调整,适应新的角色。
   
  悲观失望期的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最长,有的从始至终存在,痛苦、失望是悲观失望期的心理特点。此期,患者的心理、情绪处于最低潮,情绪语言反常,常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骂人,这是痛苦、失望心理发展到极限的表现。在护理过程中,要理解患者的这种反常心态,给予温和的解释,不要责怪他们,特别是对有轻生情绪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语态,要尊重患者。此时他们不仅想得到一些药物或手术等技术性帮助,更重要的是想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同情、关心及爱护等心理需要 [3] ,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关心、体贴患者,给予正确引导,消除轻生的念头。
   
  患者经历了震惊、否定、悲观失望等负性心理阶段之后少数患者进入绝望期,大多数患者逐渐进入适应阶段,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逐渐适应角色的转变,强烈的生存欲望、眷恋、期待、拼搏等正性心理,使他们以新的角色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顽强拼搏。
    
  4 结论

  白血病患者心理活动错综复杂,而且往往具有潜隐性,但它又是客观现象的反映,基本上是遵循以上的规律发展。所以,要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其个性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性格特点、文化修养、家庭情况、心理素质进行分析,与患者家属密切配合,采取患者能接受的心理护理方法,而不是一概以“美丽的谎言”加以保密,对那些性格乐观豁达、意志比较坚强的患者,文化素质较高、分析能力较强的患者,可采取公开性护理,以适当的方式、有分寸地把病情告诉本人,可避免患者消极的猜测,或从旁人的表情、片言只语了解部分病情,加重心理负担。这样做,起初对患者有一定的打击,但通过解释,告知其白血病研究的进展,绝大部分患者能面对现实,振奋精神,积极配合治疗。
     
  对那些性格内向、心理脆弱、猜疑性、暗示性强的患者,宜采用保密性护理,因为此类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可怕的白血病,就会精神崩溃,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对此类患者应取审慎态度,与其家属一起做好保密工作,切忌“直言”。
   
  指导患者家属、亲友用爱心和亲情去关怀患者。在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亲人的态度尤为重要,对很多患者来说,父母、夫妻、子女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这个支柱一旦动摇,患者的病情就会急转而下,不可收拾。所以,要做好患者家属、亲友的思想工作,不要为患者因化疗引起的外貌上的丑陋或病情的“大局已定”而产生嫌弃思想,流露出丝毫的情绪,要始终用爱心、用亲情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与患者进行心理会话,使其有效地摆脱恐惧和痛苦,大量事实证明,情绪波动,给疾病的治疗带来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因此,要通过心理会话,帮助患者建立积极、正确的认识过程,树立治疗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立铭.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37.
   
  2 侯少群,罗泽民,王玉琴,等.心理因素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230.
   
  3 赵鸿达,原和平,李慧娟.心理治疗与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肿瘤研究与临床,1995,7(1):67.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余北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