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急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急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1]。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医护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者生命的挽救,对患者的心理方面无暇顾及。然而急症患者,只要是清醒的,都非常需要心理护理。1重视心理护理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症患者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

点击显示 收起

  急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 [1] 。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医护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患者生命的挽救,对患者的心理方面无暇顾及。然而急症患者,只要是清醒的,都非常需要心理护理

  1 重视心理护理
    
  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症患者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10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症患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非常紧张,正处于高度的心理应激状态,他们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也需要缓解这种高度紧张状态。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健康及疾病过程的影响极大,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紧张,通过心身的作用,稳定患者的生理状态,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否则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2 增强患者安全感
    
  急症患者突出的心理问题是恐惧,他们害怕死亡、害怕伤残、害怕功能受损,因此,对急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应主要集中在增加患者安全感上,医务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2.1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的亲切感 急症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专注而严谨,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是真正关心他的,感到在危难之际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可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的效果。
   
  2.2 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医护人员应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进而产生安全感。因此在询问病情时,要细致而有条理,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水平高超;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而准确,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技术娴熟,这样就会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无论从态度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可以信赖的,患者感到安全和欣慰,对疾病的治愈增加了信心,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
   
  2.3 使患者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症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症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3 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心理护理
    
  急症患者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急症患者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情绪休克、抗治疗等心理状态 [2]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症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死或神志清醒的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症疾病突然恶化的患者,易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症地做好心理护理。

  4 加快患者社会角色的心理转换 [3]
    
  由于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而来到陌生的医院,患者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渡时间,医护人员应在主动迅速地接待患者的同时,热情、温和、全面、扼要、清楚地进行医院环境的介绍,并注意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询问患者的需求,缩短患者角色转换的时间。
    
  5 不能忽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家属的情绪对患者也有一定的影响,家属情绪稳定可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在对急症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家属的心理反应可能比患者还要复杂,很多人都表现出担忧、焦虑、情绪不稳定和易激惹现象。

  5.1 焦虑 对222例急诊患者家属应用状态焦虑量表进行心理调查和评定,结果显示,急诊患者家属焦虑明显高于正常人,重症急诊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高于一般急诊患者家属 [4] 。
   
  5.2 患者家属的需求 急诊患者家属有4项最重要的需求:对治愈希望的需求,感到医护人员真正关心患者的需求,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照护的需求,医护人员能提供诚实可信的信息需求 [5] 。
   
  在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上,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其心情,积极稳定其情绪,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治疗的方案及进展,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体谅家属的紧张心情,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帮助其解决生活及经济上的困难,取得其理解和信任,让其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6 护士应不断提高、完善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临床实践证明,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职业素质、救治水平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关系到心理护理的成败 [6] 。医护人员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能够体恤和宽待患者;能够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情绪,善于以静制怒;讲究文明礼貌,能注重从仪表、举止、神态、语调上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技术,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动作。
   
  总之,对于急症患者在实施紧急治疗抢救的同时只要细致观察、了解和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针对症地实施心理护理,就可使患者异常心态和行为得以及时纠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心理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胡佩诚.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246.
    
  2 高秀娟.急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2):298-299.
   
  3 张梅萍.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点滴体会.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4,3(1):83-85.
   
  4 皮红英,杨晓秋.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的调查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1):629-632.
   
  5 卢岩,朱延力,高玲玲,等.急危重患者家属需求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8-540.
   
  6 卢杰.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吉林医学,2004,25(7):35-36.
    
  (编辑建 光) 

  作者单位:10130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顺义校区护理教研室 

作者: 焦金梅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