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护理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实际上在临床护理能力范畴之内)。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

点击显示 收起

  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实际上在临床护理能力范畴之内)。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我院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谈些体会。

  1 科学界定护理教育学的学科范畴
    
  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畴,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1] 。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不能变成普通教育学的翻版。普通教育学的内容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学、课程学、教学论、德育论、体育学、美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是庞大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护理教育学是主要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现象(即护理学教学或健康教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侧重点是介绍关于护理学教学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和护理教育教学技能。国内出版的有关护理教育学的教材存在着照搬普通教育学内容框架的倾向,尚未将该课程的特定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完整地反映出来。

  2 进一步明确学习护理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护理教育学为护理学生今后从事护理学教学、健康教育乃至临床护理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2] 。
   
  2.1 是正确实施健康教育的需要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近20年大量研究证明,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当中有50%以上是由人们采取的不当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特别是同烟草、酒精和滥用药物有关的疾病的增多,艾滋病的蔓延,吸毒、性传播性疾病以及心理压力造成的疾病的增加,都使人们降低了对药物和手术来控制现代疾病的依赖,健康教育才是帮助人们改变行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手段。促进、维护和保持健康是人类社会每个成员的愿望,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终目标。而这一愿望和目标的突现最终将依赖于每个公民对健康及自我保健认识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已成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护理模式转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有效的健康教育,除了要求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广博的护理学与健康知识外,更关键的是看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学习护理教育学,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不同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身心状态的人群或者患者实施针对性强、耗时少、效果佳的健康教育,满足人们在健康或疾病状态下对健康知识的认知需求,进而调动他们促进、维护自我或他人健康的积极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2.2 是护理学生将来从事护理教学的需要 我国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毕业于医学院校,不象其他类型的院校,几乎所设专业的所有课程均可以从师范院校聘到相应课程的师资;同时,我国大多数医院均承担着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任务和护士的进修带教任务,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还直接承担着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护理理论课教学或者临床护理类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教学工作已成为大多数医院与医护、科研并存的三大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我国护理院校或医院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纵然大多数护理院校在新职工入院时都开展了教育学知识的岗前培训,那也只是为拿教师资格证书而进行的短期的、蜻蜓点水的、过套的、履行程序的“扫盲”培训。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靠继承、模仿本学科前辈或高年资教师,以类似跟师学徒的方式,边干边学。一个学科或一个教研室的教学方法在由该学科或教研室创始人建立后,就以这种方式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恰是我国护理学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之一。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根本问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么教”,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反映教育者的思想和艺术。因此,要有效地提高护理学专业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知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教育学,有利于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尤其是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护理学教学法,结合未来护理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有意识地去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3 是完善护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 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除了学好护理学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类知识,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以此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养成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为将来从事医疗、科研等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学介绍的许多原理、方法,不仅是为搞好教学服务的,它也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自学和培养能力素质提供科学的指导。如护理教育学研究的有关“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及“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护理教育学中介绍的有关“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以及“课堂情景问题的应激处理”等都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训练良好的演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3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护理教育学教学效果
    
  我院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材施教,这里我们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3.1 突出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若系统地讲授,将占用大量的学时 [3]。因此,我们把内容的侧重点富有针对性地取在关于教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介绍上面,内容布局突出专题性。根据我院的做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包括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讲课实习)两部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0.6。

  3.2 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其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观摩示范讲课的过程,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护理教育学比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强,对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为了使该门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院打破了其他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的单向呈示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行双向对话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问答、参与课堂讨论和做心得体会式的课堂笔记。理论课每次安排3学时,1/3时间用于教师讲述,主要讲解本次课内容的基本框架、学习范围和一些重要概念;另外1/3时间用于课堂讨论,按座位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6~8个讨论小组,将学习内容设置成6~8组问题,并阐明其冲突和争议之处,将问题分别布置给几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另外1/3时间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后的专题发言。每次课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做学习笔记,笔记内容不仅要求有听课的简要记录,还必须有听课体会的简要批注或小结。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将教师教与学生所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教师讲解和自学教材中学到护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到最直观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能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去分析评价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教训。
   
  3.3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技能 护理教育学实践环节教学共18学时,分四个阶段安排,包括撰写教案、小组“说课”与互评、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全班内讲公开课等。教案撰写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课程选择一段内容,撰写一份20分钟的教案(含教学设计和详细讲稿)。小组“说课”与互评安排4学时(半天),每15人一组,每个同学通过“说课”的形式介绍自己试讲内容的教学设计,接受小组同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教案后交给老师评阅和评分,最后根据老师评阅意见再次修改教案。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安排8学时(两个半天),每组30人,每组安排2位教师做评委,所有学生均参加讲课评比,评委老师对每位学生的讲课给定评分。全班内讲公开课6学时(半天),按各大组讲课评比情况选出6~8名同学做全班示范讲课,颁发护理教学实习示范讲课证书。
   
  3.4 改革课程考核,实现与平时教学接轨 护理教育学课程结业考核成绩由4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课堂问答与讨论发言”成绩,是以“问答与发言次数”为依据,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为“课堂笔记质量”成绩,是以“记录认真与否、体会认识深刻与否”为依据,占总成绩的20%;第三部分为“教案撰写质量”成绩,是以“教案格式是否规范、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可行、讲稿撰写是否认真”为依据,占总成绩的20%;第四部分为“讲课”成绩,以大组试讲评比成绩为准,占总成绩的40%。
    
  参考文献
    
  1 孔祥清,轩辕,秋艳.为医学生开设医学教育学课程的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5,1:26-27.
   
  2 李小妹.护理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8.
   
  (编辑海 天)

  作者单位:442000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教务处 

作者: 孔祥清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