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笔者于1992年5月~2004年10月用中草药治疗带状疱疹18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治疗前均用过抗病毒药物、大量B族维生素及镇痛药物等治疗,疗效不佳。2治疗方法停用其他治疗,应用青黛5g,大黄10g,芒硝5g,王不留行5g,冰片1g,研成细末,加入1个鸡蛋清,去掉蛋黄,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藏6h后,用无......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于1992年5月~2004年10月用中草药治疗带状疱疹18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28~38岁7例,39~49岁5例,50~60岁5例,75岁1例;疗程一般3~5天,1例10天。发作部位:颈面部2例(11.1%),胸胁部6例(33.3%),腰背部10例(55.6%)。治疗前均用过抗病毒药物、大量B族维生素及镇痛药物等治疗,疗效不佳。

  1.2 治疗方法 停用其他治疗,应用青黛5g,大黄10g,芒硝5g,王不留行5g,冰片1g,研成细末,加入1个鸡蛋清,去掉蛋黄,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藏6h后,用无菌棉棒涂搽于患处。开始每3h涂搽1次;水疱干燥后,每日3次;逐渐好转改为每日2次,直至痊愈。药物每次用后继续放入冰箱内冷藏保存。
   
  1.3 治愈标准 疱疹干燥脱痂、疼痛完全消失为治愈。
   
  1.4 治疗结果 用中药1剂治愈17例(94.4%),用中药2剂治愈1例(5.6%)。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75岁,退休工人,2003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于2003年7月6日始右侧胸胁部及腰背部带状疱疹,经多处医院应用抗病毒药物、B族维生素及止痛药物等治疗无效。患处皮肤烧灼样疼痛,衣被触及时疼痛甚剧;食欲不振,口干苦,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概由肝经郁毒而致,应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应用上方1剂,第5天疱疹干燥脱痂,但尚有疼痛,又配制第2剂中药继续治疗,10天后疼痛消失痊愈。
    
  3 护理
    
  (1)患者因疼痛难忍而性情急躁,心肝火盛者尤甚,因而应指导家属应多加安慰体贴,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睡眠充足,避免生气、暴怒;家庭内应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减少飞尘,室温宜偏凉。(2)患者要卧床休息,床铺清洁,衣被柔软,以免刺激皮肤,衣被有污染及时更换。(3)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辛辣、鱼腥等动风发物及肥甘厚味等动火之食。心肝火盛型可多食西瓜、冬瓜、苦瓜、菠萝、扁豆等以清热解毒。

  4 讨论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在无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动并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病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至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
   
  激发带状疱疹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组织损伤可能由免疫复合物所引起。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病毒再激活和发生播散的主要原因。此外,带状疱疹也可因外伤、过劳、各种感染及应用砷、锑重金属药物等而诱发。
   
  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一般先有轻度发热,疲倦无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也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经1~3天后,在一定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多数或群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成簇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西医通过抗病毒、大量B族维生素、止痛等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本病是由肝经郁毒而致,方剂中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大黄清热泻火,解毒;芒硝软坚,清热,消肿;王不留行活血通经,通血脉;冰片开窍醒神,消热止痛,防腐止痒;运用此方,共奏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之功,故可治愈疱疹。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266400山东省胶南中医院

作者: 董绘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