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婴儿出生时,髋关节完全脱位或部分脱位者,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另外先天性髋脱位常伴有其他畸形,如马蹄内翻足等,婴儿产前及产后的外力也可能成为脱位的原因。本病早期不易发现,尤其在小儿学走路之前,或是双髋脱位者症状不明显,较难诊断。1临床表现(1)小儿站立时腰向前凸,跛行,双侧脱位者出现鸭摆步态。...

点击显示 收起

  婴儿出生时,髋关节完全脱位或部分脱位者,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至今病因尚不清除,有人认为与种族、家族遗传有关。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4倍。胎位不正、难产、髋臼发育不良及韧带松弛均可能是发病因素。另外先天性髋脱位常伴有其他畸形,如马蹄内翻足等,婴儿产前及产后的外力也可能成为脱位的原因。本病早期不易发现,尤其在小儿学走路之前,或是双髋脱位者症状不明显,较难诊断。有时误认为是小儿缺钙而引起走路晚、步态异常。

  1 临床表现
    
  (1)小儿站立时腰向前凸,跛行,双侧脱位者出现鸭摆步态。(2)传德伦征(Trendelendurg sign)阳性,如髋关节足单侧脱位,当患儿用健腿站立抬起来腿时,患侧的骨盆向上抬起,臀皱襞上升为阴性。如用患侧腿站立抬走健腿时,健侧的臀皱襞不能上升,反而向下坠为阳性。(3)阿利斯(Allis)征阳性,患儿仰卧,屈曲双髋、双膝,双足平放在床面上,两脚并齐。此时可见到患肢之膝低于健侧,为阳性。(4)套叠试验阳性,患儿侧卧,检查者一手按压患儿的骨盆,另一手握住患儿的两侧小腿,伸直在此腿的髋与膝关节,然后向上、下推拉此肢体,能上下移动者为阳性。(5)患侧大腿上部皱纹增多。

  2 X线检查
    
  (1)X线检查可见髋臼变平,股骨头骨骺变小。(2)颈闭孔线连续性中断。(3)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明显者可完全位于髋臼之外,并可出现假关节。(4)股骨颈前倾角增大到45~90°(正常25°~30°)。(5)髋臼角增大可达50°~60°(正常值:新生儿30°,6个月~1岁23°,2岁20°,成人10°)。

  3 治疗及护理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良好。婴儿出生后应注意检查,发现畸形立即治疗,争取在小儿走路之前复位。因这时肌肉和韧带都比较松弛,且多属于脱位前期或半脱位,复位后股骨头在髋臼内可刺激髋臼发育。(1)1岁以内,一般采取保守疗法,将髋关节放在外展位以复位。无论单侧或双侧脱位都要外展双髋。患儿多在门诊治疗。初生儿至3个月可使用外展枕垫,有三角形髋外展枕垫或梯形髋外展枕垫,后者外展髋部的角度可以更大些。3个月以上稍大小儿,可用支具及牵引法复位。支具包括“⊥”形木板或铝制支具,二者都需量体制作。支具要用泡沫塑料垫或人造革面厚垫垫好,使患儿舒适。木制板简易、经济,而铝制支具轻便,会阴部更便于护理,且可调节两腿外展度,逐渐外展,避免暴力。牵引法:是用牵引外展两下肢的方法复位。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水平外展牵引架直腿牵引,一是悬吊外展牵引架屈髋牵引。(2)1~3岁小儿多采用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疗法。此类患儿不需住院。治疗分三期进行。第1期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然后将双侧长腿屈膝90°,石膏放在髂外展位,用一条木棍支撑两腿,以维持外展位。第2期换蛙式石膏为双侧髋人字石膏并内旋患肢。第3期改双侧髋人字石膏为双侧小腿石膏,从膝下到踝以上,分开22下肢于外展位。治疗每期为3个月,9个月为一疗程。这一阶段的护理主要是石膏固定的护理。由于病人不住院,应嘱咐家属密切注意包扎石膏肢体的血运,发现问题后急速来医院检查。(3)3~7岁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常做的手术是髋臼成形术、关节囊周围截骨以及髋骨截骨术。对年龄较大、脱位较高的患者,术前必须先切断内收肌、髋腰肌,然后进行股骨下端骨牵引,把肌骨头拉到髋臼水平,再进行复位。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4)8岁以上小儿、12岁以前有条件者仍可争取解剖复位。12岁以后只做内移截骨或异位髋臼再造术。骨盆支撑截骨,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固定4~6周。一般去除固定半年后,可开始下地,不负重至逐渐负重。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150036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骨科

作者: 张淑萍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