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与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骨科自1997年2月~2002年2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点击显示 收起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与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骨科自1997年2月~2002年2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年2月~2002年2月,我科共收治5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4~45岁。其中前臂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踝关节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手指或足趾不自觉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时感剧痛,间隔区肿胀明显,有触痛。
   
  1.2 治疗方法 早期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唯一正确的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5%甘露醇静滴,每日2次;氟美松10mg加入甘露醇内静滴,每日1次。疼痛剧烈者可使用镇痛药物,如度冷丁50mg或强痛定100mg肌肉注射。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温23℃~25℃,紫外线照射20~30min/d,并注意保护眼、皮肤。
   
  2.2 护理观察
   
  2.2.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肌肉组织坏死广泛且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心律不齐等反应,应密切观察。

  2.2.2 观察疼痛性质 疼痛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痛,进行性加重为早期特点,应重点观察。
   
  2.2.3 注意皮肤温度、感觉、活动和末梢血运(肢体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如出现末梢温度降低、瘀紫、麻木、痉挛逐渐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3 护理措施
    
  2.3.1 一般护理 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温23℃~25℃,紫外线照射20~30min/d,并注意保护眼、皮肤。
     
  2.3.2 患肢护理 给予患肢抬高。但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不可抬高患肢,因可使动脉压降低,促使小动脉关闭,加重组织缺血。应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尤其在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1] 。
   
  2.3.3 心理护理 要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感;护理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轻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2.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保持及恢复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的重要措施,要求在术后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规律性的指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开始可进行患肢以外的全关节任意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2.4.1 功能锻炼指导 (1)胫腓骨骨折:患肢抬高过膝,踝关节趾屈5°~10°。(2)前臂骨折:肘关节屈曲90°或伸直0°。(3)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5°或伸直0°。(4)踝关节骨折:趾屈5°~10°。
   
  2.4.2 功能锻炼方法 (1)患肢肌肉等长收缩:50下/次,每日3次,并检查其方法是否正确。(2)负重锻炼:开始时15~20kg,以后根据骨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力量。(3)牵引锻炼:从5kg开始逐渐加至25kg。每周3次练习。(4)前臂旋转练习:本组2例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在得到有效固定后即开始锻炼,其旋前动作应由前臂的旋前方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旋后动作应由旋后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每日量力而行。
   
  2.4.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嘱其应继续坚持患肢功能锻炼8个月以上,并随访观察1~2年。本组5例患者出院后经随2年,均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47.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250215山东省章丘市埠村镇医院

作者: 解淑英 屈运东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