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临床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方法对我科2004年收治1242例患者,临床实施非语言沟通,总结经验。结果患者反应采取非语言沟通,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临床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方法  对我科2004年收治1242例患者,临床实施非语言沟通,总结经验。 结果  患者反应采取非语言沟通,使其降低了对医院的恐惧陌生感,增加了安全感亲切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极少患者因特殊原因(如急诊入院抢救无效宣布死亡者)无法进行非语言沟通。 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与患者进行有效语言交流的同时辅以恰当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眼神、雅致端庄的仪表等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可有效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非语言沟通 护理工作 应用技巧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之间的沟通。在临床护理中,护患之间传递信息、讲授知识,除了来自最重要的手段—语言外,护士的非语言即体态语言也应伴随着语言进行,或者代替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体态语言控制对于调节护患交流的节奏意义非凡,在沟通效果中作用达55% [1] 。恰当的运用非语言沟通,使之与语言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可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良好的护患交流能够满足患者和护士的心理需要,能对患者的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治疗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美学修养,具有端庄得体的仪表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面部表情、仪表姿势、动作及技术操作熟练程度、目光接触、类语言、空间距离等。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患者1242例,男783例,女459例,年龄3~78岁,平均28岁,其中手术患者946例,非手术患者296例,住院时间4~25天,平均8天。对其加用非语言沟通后,除特殊原因无法沟通者,余均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2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2.1 丰富性 非语言沟通同时借助于非语言符号,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主要包括:(1)动姿:面部表情、目光、姿势、手势等;(2)静姿:站姿、坐姿、沟通双方的空间距离;(3)辅助语言:音量、音调、节奏、停顿及沉默等;(4)类语言:呻吟、叹息及叫喊等。在护患沟通过程中,这些非语言行为为双方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2] 。
   
  2.2 多感受器 非语言交往的信息,可同时刺激人的视、听、触觉 [3] 。如护士为患者操作,其认真、体贴、关心会通过患者视、听、触觉传给患者并在其心理上产生正效应。
   
  2.3 真实性 多数情况下,非语言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一个人真实感情的准确流露和表达。尤其是目光,人们无法随意控制它。目光是最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真实体验的非语言行为。
   
  2.4 连续性 非语言沟通的信息是不间断的。只要人与人在一起,就会自然而然地传递信息,整个过程无法切割。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即使彼此很少甚至没有进行语言交流,护患间的心理交往也在进行着。无声的语言不断地将护士的情感、态度、技术水平等传递给患者,使患者产生不同的感受 [4] 。
   
  2.5 多种含义 同一种非语言行为可有不同的含义。如沉默可表以下几种含义:(1)等待别人发表意见;(2)表示坚持的、不舒服的、顽固的和愤怒的情感;(3)生性沉默寡言;(4)克制情感。
   
  2.6 文化差异性 非语言行为具有文化差异性。有些国家点头表示反对,而有些国家则表示赞许,一些国家亲吻、拥抱是常用的问候形式,而在我国这种行为不被接受。

  3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3.1 温和的面部表情,可给患者安全感 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情感活动密不可分,人的基本情感如喜、怒、哀、欲、恶、惧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Albert Mergrabiab)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来自文字,38%来自音调,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人际交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5] 。护士的面部表情要因情况而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常用微笑,它具有很大的勉励力、感染力,患者视之友善、轻松、信任感 [6] ,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而对不同场合的不同情况,如果能用微笑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本人良好的修养,待人的至诚。护士与新患者和病情轻的患者打交道时应注意面带微笑,说话要慢,要轻柔,不要有过多的手势,与患者说话或听患者说话时要注视患者的眼睛和面部,以示认真和尊重患者;在焦虑患者面前,表情轻松自如、大方;在痛苦不堪的患者面前,表现出温和、慈祥、同情 [7] ;在抢救重患者时,话语不宜过多,动作要轻、快、稳,以求尽快减轻患者的痛苦,面部表情要专注,不应微笑,患者痛苦时可皱皱眉头,以视同情,增加患者的心理安慰。患者会时常仔细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因此护士应尽力控制一些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的表情,如厌恶、敌意等 [8] 。
   
  3.2 热情、亲切的目光,给患者以鼓励与爱护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用眼睛传达信息几乎是无极限的,目光的微妙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其中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一种体态语言 [9] 。热情亲切的注视,是对患者的爱护和鼓励;不注视患者是冷淡的表现;从头到脚巡视患者,是审查的表现;面无悦色的扫视,是鄙视对方的表现;斜眸而微笑,是传情的表现;横目扫视,是监视的表现;只管自己干活,不看对方,是怠慢的表现;瞪目注视,是警告与制止的表现;当听患者诉说时微微点头,是同情、重视的表现。作为护士,无论自然情况如何,专注和充满热情的目光,都能使患者产生一种友善的感觉与亲切的印象,护士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柔和的声调、同情和关心的态度,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使患者主动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 [10] 。
   
  3.3 通过亲切的触摸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 触摸是人类情感表露方式之一,也是护患交往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为了鼓励和安慰患者,护士可以采取轻轻的抚摸,使不安静的患者安静下来。适时的触摸可使患者获得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护士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叩背、按摩,患者可产生温暖和亲切感 [11] ;手术患者一般不希望更多的声音,护士除了轻声安慰“别紧张”,还可以触摸患者,使患者增加安全感,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尤其对儿童往往能产生奇效;当然触摸的运用中要注意性别、文化背景及触摸的形式等,如男女有别、不同民族礼尚规范等,以便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这些无声的动作都倾注着护士的体贴。
   
  3.4 熟练的技术操作与和谐的体态动作 由于患者在患病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自己身上,此时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患者的注意,有时会形成心理负担。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通过优美和谐的体态和手势,能增加语言表达的形象感,对患者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湛的技术与娴熟的护理操作,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相反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12] 。
   
  3.5 规范的仪表给患者以信任感 仪表也是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方式。仪表是一个人的外部表现,据报道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基于她的外表,护士作为人类赋予的最高美称的白衣天使,从某种意义上说服装妆饰作为护士的标签应当庄重得体,既不可过分新奇,也不应落后于时代。护士的仪表往往使患者产生很强烈的视觉反应,雅致端庄之仪表、适度整洁之淡妆体现护士的严谨与认真,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及受尊敬的感受;如果浓妆艳抹、佩戴大耳环、白色工作服脏污或缺个扣子,这是一种无形的刺激,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影响护患关系,从而影响治疗护理的效果。
    
  4 应用非语言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反馈意见 [13]  在与患者交往中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反应,从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眼神里发现信息,了解是否能接受、理解、有无兴趣听、态度如何、有何心理反应,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随时改变沟通方式及内容。

  4.2 自我意识 护士应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时刻都在患者的注目之下,并对患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护士要有身份意识,自觉地、有意识地以自己良好的体态语言、去促进患者内环境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平衡。
   
  4.3 修饰意识 (1)要正确使用,符合非语言行为的特定性、群体性以及一定的交际习惯;(2)要控制使用,非语言行为受环境、场合、性别、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应慎重的、有选择性地、适度地使用;(3)要美化使用,通过刻意修饰,展示自己的优美风度,达到向患者传递真、善、美的目的,让患者在美的感受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 [14] 。
   
  总之,恰当的非语言沟通可给患者以亲切、温暖、安全、体贴、被尊重的情绪体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为护士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更好地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了可行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护士要能用、善用、会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护理,以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立祥.论教学艺术.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22.
   
  2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06-207.
   
  3 马玉琴,张丽敏.学会理解病人的沉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9.
   
  4 曹丽艳,刘举玉.非语言交流在外宾门诊急诊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2.
   
  5 王晓红.人际交流中得体语初探.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2):23.
   
  6 马岩,徐永贞.护士与病人沟通顺利的必备条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56.
   
  7 沈兴华,杨建荣.表情与心理.护理学杂志,1997,12(2):123.
   
  8 李小寒.浅谈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59.
   
  9 潘永梁.多维度的神势语研.外语与翻译,1999,4:25.
   
  10 黄建平.仪表态势语言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3,9(10):1328.
   
  11 周敏.非语言交流在使用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1999,14(3):175.
   
  12 王艳霞.体态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蛇志,2004,12(4):75.

  13 李学荣.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急诊护士必备的语言素质.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18.
   
  14 刘薇群.重视非语言行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0):47-48.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耳鼻喉科

作者: 周杰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