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环境对护士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综合文献并分析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提出了重在防护的相应措施。结果手术室内的多种有害因素都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护士身心造成危害。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积极的防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环境对护士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方法  综合文献并分析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提出了重在防护的相应措施。 结果  手术室内的多种有害因素都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护士身心造成危害。 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积极的防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手术室 危险因素 防护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operation room nurses in practice
     
  Li Huaping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Tuberculosis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4100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arm and protecting measure of operating-room's environment to nurs-es.Methods To review literatures,analyse harmful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measure of protecting.Results Multiple harmful factors of operating-room could be protected to avoid and reduce the harm of bodies to nurses.Conclusion Nurses'health in the operating-room should be noticed highly.Positive protecting measure is very useful.
   
  Key words operating-room danger factor protecting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手术室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现代手术室的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中,病毒感染、化学制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

  1 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1.1.1 刀片、针刺伤 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出血。有资料报道 [1] ,某医院手术室工作年限3~20年护士中,有损伤经历的达100% [2] 。针刺伤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
   
  1.1.2 血液、体液的污染 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术中锐器伤、术中出血、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 [2]。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增长期 [3] ,在HIV感染和AIDS病人肺外结核可高达70%。因此结核病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遇到HIV感染病人的几率相对要大。
   
  1.2 环境因素
   
  1.2.1 噪音 电动吸引器、无影灯、麻醉机、电刀、空调、病人的呻吟、电锯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4] 。国内手术室平均噪声为60~65dB,但往往接近90dB。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可影响内分泌、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1.2.2 化学消毒灭菌剂 每台手术结束后,都要使用化学消毒灭菌剂喷洒、熏蒸、擦拭平面、清洗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 [5] 。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更大,当浓度>20mg/L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
   
  1.2.3 臭氧 手术室空气消毒使用的三氧机和紫外线灯管可放出臭氧,臭氧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三氧机和紫外线灯管放出的臭氧≥0.3mg/m 3 可引起过敏性哮喘、急性肺水肿、上呼吸道灼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1.2.4 麻醉废气 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1.2.5 各种废气的排放 高频电刀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对人体呼吸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 自身防护措施
    
  2.1 针刺、刀伤的预防
   
  2.1.1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正确认识职业暴露 [6]  医疗单位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致HIV感染称职业暴露。要求医生术前常规做好病人血液HBV、HCV、HIV检查,急症按阳性处理。有调查发现 [7] 我国现阶段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达标率为72.8%。医护人员只关注手术期间病人的安全,而个人防护意识较差。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病人及“无伤害”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自身的健康。

  2.1.2 安全处理针头、刀片 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及时放入固定容器内。传递刀、缝针时放慢速度,或将手术刀放在弯盘中传递,避免直接手-手接触。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或折断针头。直接用持针器夹取缝针,勿用手中的纱布垫直接擦拭手术刀刃上的血液,及时撤除所有不必要的锐器,将电刀、钻头等锐器放入固定保护位置或锁定,以免意外触动开关造成损伤。手术室最好贯彻同一锐器接触不超过一个人,手术结束后将刀片、缝针放固定容器内送去焚烧处理。清洗、消毒器械时,锐利器械单独放置,打包时器械尖锐端使用保护套,避免刺伤。
   
  2.1.3 针刺刀伤的应急处理 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挤出残血,用碘酊消毒,若病人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h内注射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如果病人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h内尽快服药预防 [6] ,美国CDC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证明,职业暴露后服用抗HIV药物idovu-dine(IDV)可使感染下降79%,表明IDV确有预防感染的效果。发生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测,如为阴性,则分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
   
  2.2 噪音防护 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等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润滑剂。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
   
  2.3 化学消毒灭菌剂的防护 将甲醛熏箱安放在有排风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用甲醛固定标本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翻拨。接触戊二醛时戴好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用84消 毒液喷洒地面时,30min后通风。
   
  2.4 臭氧的防护 三氧机和紫外线工作期间,禁止入内,必须进入时要中断消毒,消毒后通风。
   
  2.5 麻醉废气的管理 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添加麻醉剂时防漏,全麻过程用二氧化碳吸附剂,管道连接紧密,防止漏气,室内有通风设备。
   
  2.6 使用电刀时要及时吸去烟雾,定期通风 手术室护士作为感染的高危人群,一定要高度重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陶水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与防护.护理与康复,2003,2(1):51.
   
  2 杨小蓉,廖兰,张燕.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华西医药,2004,19(3):516.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4.
   
  4 何振慧.手术室危险因素及防护的进展.广西医药,2003,25(6):973.
   
  5 单礼合,赵泌,李新远.临床用药须知.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553.
   
  6 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820.
   
  7 朱明惠,张翠霞,苏晓平,等.医护人员在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自我防护.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4:318.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410013长沙湖南省结核病防治医院 

作者: 李华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