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347例士兵术前心理焦虑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手术是一类刺激源,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又可影响手术效果[1]。及时分析掌握病人焦虑心理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消除心理压力、确保手术效果,有积极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护理工作和对347例手术前病人的护理干预,体会如下。1心理焦虑的原因分析(1)病人中独生子女数量较多,生活自理能力差,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是一类刺激源,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又可影响手术效果 [1] 。及时分析掌握病人焦虑心理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消除心理压力、确保手术效果,有积极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护理工作和对347例手术前病人的护理干预,体会如下。
  
  1 心理焦虑的原因分析
    
  (1)病人中独生子女数量较多,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医院这个新环境里,缺乏交流,心理承受能力较差。(2)对疾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有后遗症,影响个人生活 [2] 。(3)手术后无人陪护,因害怕、孤独产生焦虑。(4)想在部队有所发展,担心手术效果不佳,害怕影响个人进步。(5)面临退伍,担心疾病不能根治,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和给自己造成生活、就业不便。

  2 心理焦虑的护理干预
    
  (1)病人入院后,加强入院宣教。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可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从而密切医患关系。(2)了解病人焦虑是由什么刺激引起的,将所有的焦虑由弱到强,按次序排成“焦虑层次”。教会病人心理松弛方法,使病人感到轻松甚至安睡。(3)鼓励病人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倾诉。挖掘病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和痛苦之源,使被压抑的情绪、欲望与冲动得以疏导,精神创伤、心理焦虑得以排除。(4)使病人有安全感。①医护人员应热情地对待病人,亲切耐心、细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一份关怀,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5)术前详细向病人介绍手术治疗的过程、方法和预防意外的措施,交待注意事项,耐心讲解、回答有关问题,使病人更深入了解手术治疗,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困扰。(6)对病人进行详细的健康知识宣教。使病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主动配合治疗。(7)及时与病人所在单位联系,增强所在单位的领导、战友对病人的关注,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必要时与病人家属联系,安排家属及时探视,增强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

  3 护理体会
    
  (1)增强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足够地了解、信任医护人员,相信医护人员的技术,对医护人员有安全感。(2)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对疾病有足够的了解,增强治疗的信心。(3)高质量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状态,并充分调动机体防御能力,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3] 。

  参考文献
    
  1 严和.医学心理学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124.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121.
   
  3 王士香.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医药杂志,2004,4(5):473.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830063新疆乌鲁木齐武警兵团指挥部医院外科

作者: 王波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