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nursing)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除......

点击显示 收起

  心理护理(psychological nursing)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除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放松技术、体能锻炼、增加社会交往等有可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
  
  所以生理—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对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进行的心理护理做如下综述。

  1 焦虑的处理
    
  焦虑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常见,而且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并发症和不良预后。据报道 [1] :有94.4%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焦虑,88.8%有失眠,100%有恐惧和紧张。通过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知识,使患者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讲解恐惧焦虑更不利于病情恢复,使患者配合治疗;用听轻音乐等方法使患者自我放松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得到明显控制,心电图S-T段及心肌酶谱的回降速度也明显加快,系统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反复发作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2 患者的沟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医生、护士的病情交流可能存在困难,这是因为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之间经历不同,因而造成了对病情描述与理解的差异,而且患者往往喜欢用隐喻式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病情况,尤其对病痛的描述更是如此。作为临床工作者不要试图强迫患者接受自己的思维定式。即便将此强加给患者,患者也不会接受;另一方面,隐喻式语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洞悉心肌梗死对患者内心世界的影响。

  3 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在临床处置中有很大作用,可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康复的决心,以便与医护人员积极 配合。
    
  4 帮助患者建立精神依托
    
  精神寄托或信仰能提供给患者内心力量,舒适感、平和感、满足感、整体观,这些因素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使其更加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精神世界,帮助患者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通过对其信仰的研究和了解,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对其信仰给予尊重。
    
  参考文献
    
  1 杨华.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反复发作病人治疗中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78-379.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555200贵州省印江县人民医院

作者: 张亚琴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