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监护仪在469例骨科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我科自2001年6月以来,选择性对骨科术后病人(术中出血多,手术复杂,术后血压低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至2005年3月,已监测病人469例。在术后护理中发现,应用心电监护仪与用传统的血压计、听诊器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指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心电监护仪可动态观察心电图形,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1观察......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自2001年6月以来,选择性对骨科术后病人(术中出血多,手术复杂,术后血压低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至2005年3月,已监测病人469例。在术后护理中发现,应用心电监护仪与用传统的血压计、听诊器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指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心电监护仪可动态观察心电图形,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1年6月~2005年3月共监测术后病人469例,年龄2~87岁。监测时间选在病人术后回病房后的4h内。
   
  1.2 方法 应用NPB-4000C监护仪。在接手术病人时,将仪器推至病床边。接好电源,立即启动监护仪。首先将监护仪血压袖带缠于病人上肢,袖带下缘在肘窝上2cm处,松紧以能容下一指为宜,待监视屏出现血压标志时,按血压单次测量启动键,平均30s后视屏上即显示血压数据。同时将三个心电电极片与心电图导线夹紧密连接,然后分别贴于病人左、右腋前线与锁骨交界处的内下方及心尖处,此时视屏上即显示出病人当前的心率、心电图波形。必要时连接氧饱和度监测线,将夹子夹于病人拇指上,即可在显示屏上观察患者当时的血氧饱和度。保留血压袖带与心电电极片、氧饱和度监测夹,待以后测量时用,至停止监护为止。监测时刻依病情而定,一般为:(1)术后立即;(2)术后15~30min;(3)术后1h;(4)术后2h;(5)术后3h;(6)术后4h。常规共监测6次,有异常者延长监护时间。

  2 护理优势
    
  2.1 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的敏感度高 尤其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时,显出优势。例如,1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术前抢救时用血压计、听诊器根本测不到血压,但用心电监护仪则测出血压为38/20mmHg。其次,用心电监护仪测量的数值可比性强,避免了人为测量因个人测量速度、袖带松紧不同而带来的差异。
   
  2.2 动态反映生命指标,监测心律失常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也由于部分复杂病例术中失血过多,因而术后血压及心律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而监护仪一经启动,心率、心电图就连续显示出来,不但能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还能观察发现房室早搏、T波改变、ST段改变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必要时还可监测血氧浓度。例如,1例股骨骨折病人,突然出现心悸、恶心,急查心电图,未发现异常;30min后,护士在心电监护仪视屏上发现持续心动过速、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等脂肪栓塞征象,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从而挽救了患者生命。可见监护能协助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疗与护理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2.3 方便、省时、省力 用心电监护,只要术后一次性接好血压袖带与心电电极导线,以后每次监测血压时,只需轻压一下血压启动键即可;因病人的心率、心电图持续显示在视屏上,利用仪器测血压的时间即可同时观看其变化,省略了数脉搏的时间,因而十分方便、省时、省力。而用血压计测量血压,护士需要弯腰为病人上袖带、充气,加上数脉搏每次至少要1min以上,护士的时间、体力消耗均很大,影响观察和护理效果。
    
  3 讨论
    
  将心电监护仪选择性应用于术后病人的护理中,可切实感到新技术对护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心电监护技术不但使护士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更及时、准确、全面,节省了护士的时间与体力,而且应用了心电图知识,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671000云南省大理州医院骨二科

作者: 李德菊 杨利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