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此外,由于消毒剂使用不当,也会对病人与工作人员造成化学性伤害。因此,预防与控制由内镜检查引起的交叉感染与其他危害,对病人与工作人员均有重要意义,所以,做好内镜的彻底消毒是预防交叉感染不容忽视的问题。(3)使用消毒剂不当,浓度或作用时间不足。(5)受污染的水瓶或清洗消毒机,未定期清洗、消毒或监测。...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对医源性感染认识逐步深入,随着内镜检查侵入程度以及老年人口与免疫抑制等病人的增多,由内镜引起感染的危险性相应提高。此外,由于消毒剂使用不当,也会对病人与工作人员造成化学性伤害。因此,预防与控制由内镜检查引起的交叉感染与其他危害,对病人与工作人员均有重要意义,所以,做好内镜的彻底消毒是预防交叉感染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导致感染原因

  (1)内镜的内镜道直径仅1~4mm,结构复杂,污染微生物不易除去。(2)未刷洗内镜及内腔道或内腔道未干燥;(3)使用消毒剂不当,浓度或作用时间不足;(4)活检钳、细胞刷等关键附件未经灭菌处理;(5)受污染的水瓶或清洗消毒机,未定期清洗、消毒或监测。

  2  内镜正确清洗与消毒方法

  目前有化学药液的三桶法、水槽法、浸泡法、内镜自动清洗超声雾化消毒法。(1)先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内镜,清除内镜及活检橡皮盖表面的黏液和血迹等污染物。再用流动水清洗镜身及管道30s以上,同时用毛刷刷洗管腔3次以上。(2)内镜清洗与消毒时应使用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性能稳定、易溶于水、对人体无害和对内镜无损伤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溶液,氧(酸)电位水。(3)内镜消毒完后,应再用流动水或清水冲洗镜身或管道,将消毒液冲净,最后吹干备用。(4)消毒机消毒,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用塑料管将内镜的各管道包括小道及活检管道都连接相通,然后与机泵相接,在泵的作用下使消毒液在相通的整个管道系统内循环流动,自动控制清洗消毒细胞刷、活检钳、异物钳,打开开关插入附件洗消管道,其消毒时间为5min,程序为清洗-退水-药洗-雾化-冲洗,消毒剂为2%戊二醛。其特点为超声波使消毒液雾化,加上超声波自身的作用,增强灭菌消毒的效果,消毒液及清水均为一次性使用,以避免重复使用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且节省了大量的消毒液,全部消毒过程由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省力、可靠。

  3  活检钳、细胞刷、冲洗管、异物钳清洗消毒

  清洗和消毒与内镜程序相似,先用清水冲洗或酒精纱布擦拭黏液及污物,并用小毛刷刷洗钳瓣及细胞刷的刷头,再浸泡消毒5min,最后用清水冲洗药液,再用75%酒精纱布擦拭消毒备用。

  冲洗管、网篮、鼠齿钳等先用清水冲洗,边冲洗边用,先刷洗管外黏液及污物,管内用注射器注入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注入消毒液并浸泡在消毒液中5min,最后再用清水冲洗药液,吹干备用。治疗息肉所用的圈套器、微波、热极须将把手与圈套器、绝缘套管分解,程序同上,最后再连接备用。

  4  内镜室消毒

  内镜室保持干净整洁,每日检查后用紫外线照射60min,地面、桌椅、检查床柜用有效氯(500mg/L)擦拭1次,病人使用的口垫为一次性,弯盘一人一用一消毒。

  5  监测

  内镜活检钳、细胞刷、弯盘至少每月采样做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测1次并记录。内镜室每月进行空气、消毒液培养并记录,并发现阳性。

  6  讨论

  我院自1979年经内镜检查治疗,未发现一类交叉感染疾病,但近年来对医院内感染日益重视。特别是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HIV等的内镜传染,已成为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热点,标准的消毒过程及高效快速无毒的消毒剂,是防止以内镜为媒介传播微生物的关键。内镜消毒质量不仅有赖于高效快速的消毒剂,更取决于医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规范操作。

  (编辑 川  夏)

  作者单位: 471031 河南洛阳 解放军第150医院内三科内窥镜室

作者: 徐美真 魏桂芬 梁丽丽 张莹 郭先科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