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4期

浅谈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脑卒中系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因其致残率高达70%~80%[1],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故脑卒中后病人心理压力大,大多数病人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的情绪。现就其心理护理特点作一简述。1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状态1。...

点击显示 收起

  脑卒中系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因其致残率高达70%~80%[1],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故脑卒中后病人心理压力大,大多数病人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的情绪。现就其心理护理特点作一简述。

  1  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状态

  1.1  烦躁、焦虑、抑郁、悲观心理  脑卒中后引起躯体运动障碍,轻者表现为一侧上肢无力,尚可以行走;还有表现为一侧上下肢均无力,在别人搀扶下可以拖步走;较重的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不能行走;更重的表现为双侧肢体瘫痪卧床。这几种情况对病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病人一方面担心疾病发展,另一方面担心从此瘫痪在床需人照顾,因此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悲观的心理。有个别病人甚至拔除补液、拒绝饮食,不言不语,有厌世的想法。

  1.2  孤独、寂寞、恐惧心理  脑卒中后由于失语,缺少与人的交流沟通,有时候病人因别人不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而表现出烦躁或者情绪低落等,部分病人的家属忽视患脑卒中后病人特殊的心理需要,特别是老年人,有的子女当着老人的面互相推诿老人,甚至有遗弃老人的不负责任和不道德行为,这就更加重了病人的寂寞和孤独感。

  1.3  病人角色缺如  一向健康的人,他们对自己居然也成为病人,感到突然,脑卒中造成的肢体瘫痪、失语等,使他们感到苦恼、不能接受。因而不能正确对待疾病,给疾病的恢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心理护理

  2.1  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对待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如:拔除补液、发脾气等,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病人争吵;要尊重他们,不要勉强病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给予心理支持,语言安慰,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2.2  护理人员要多与病人攀谈  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尽量帮助病人摆脱孤独的境地,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困难。对失语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情,细心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学会看病人的手势来代替语言的表达,通过了解病人面部表情、举止行为,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训练病人的发音功能,从简单文字开始,不厌其烦,耐心开导,鼓励病人说话,以消除病人孤独、寂寞、恐惧心理。

  2.3  帮助病人尽快适应角色  给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承认自己的疾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告知病人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只要坚持不懈、配合治疗,并注重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就一定会有疗效。

  2.4  注意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在发病初期,由于突然发生偏瘫不久,仍处于坚持否认病情、情绪激动、急躁阶段,康复的欲望极为强烈,对此期的病人要给予安慰、疏导,消除其急躁情绪,使其正视病情,积极配合训练。而当病人首次发病病程较长或是反复多次发病时,面对较长时间的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仍未得到完全恢复,此期的病人常感到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对预后缺乏信心,甚至不愿进行训练。对此期的病人要因势利导,并让康复成功者作现身说教,促使病人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

  2.5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创造温馨、舒适、安全、整洁的环境。护理人员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诚恳相待,并以自身娴熟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去影响病人,使病人从心理上感到安全、可信赖,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夏四元,余庆英,郑良成.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和生活质量研究.护理学杂志,2001,16(3):185-186.

  2  任萍,杨晓梅.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特点.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53-54.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 202150 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

作者: 虞伟琴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