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8期

谈21世纪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护理教师专业素质是关系到护理教育水平和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护理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笔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护理教师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护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护理教育水平。【关键词】护理教师。21世纪教师的专业素质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护理教师专业素质是关系到护理教育水平和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护理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笔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护理教师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护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护理教育水平。

  【关键词】  护理教师;专业;素质;21世纪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条件[1]。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护理教师在护理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护理教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我国现有的护理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和培训,由于对教育的原理、教育心理学等知识知之不多,使得护理教师只是站在护理专业的立场而很少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思考。进入21世纪以来,护理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机遇。2004年5月,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扩大护理办学规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有专业特色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一系列发展目标[2]。另外,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在众多的职业教育领域中优先确定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为技能紧缺型人才。这意味着对护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系护理教育水平和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有必要对新世纪护理教师专业素质重新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基于对教育和护理专业的综合考虑,笔者认为21世纪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愉快从事护理教育的专业理念

  教育专业理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是教师个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看法”,是一种教育观[1]。它不仅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提供价值体系和精神支柱,而且也为教师工作提供基本的方法依据。21世纪的护理教师应该深刻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护理教育事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也不是红烛式的奉献和付出,而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护理教师的人生价值体现在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因为教育不是重复、沿袭,而是创新和发展;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充满艺术的对话。学生是具有灵性的人,护理教师是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将其进行“雕琢”和“塑造”,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显现学生生命的潜能,使其智慧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当看到学生身着高雅的护士服,头戴圣洁的燕帽,运用自己所传授的护理知识、技能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时,这种学生给予的学业回报可以让护理教师沉浸在绵延的幸福之中。21世纪的护理教师要树立快乐从教的理念,这样才能体会到从事护理职业教育所带来的享受和欢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

  2  系统的护理教育专业知识

  护理教育专业知识是护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的知识。它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包括护理学科性知识和护理教育性知识。

  2.1  护理学科性知识  就是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什么的知识”,也就是关于护理教学内容的知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再三强调:“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护理教师只有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获得学生真心的尊重和信任。教育是以“知识”为载体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专业性工作,21世纪的知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为此,护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习与护理有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如整体化护理、循证护理、临床路径、CGFNS等,使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不断流动的知识相连,保持其更新、更替、更换的状态;并且密切关注护理专业发展、就业指向的新信息,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最新的、科学有效而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护理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系统掌握护理学科的知识,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学科最新的发展等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深入研究,追逐护理科学发展的前沿,并且时刻关注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丰富和补充护理教学的内容,使自己永远保持活力!

  2.2  护理教育性知识  就是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怎么教的知识”,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在这一知识储备方面护理教师略显薄弱。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庞丽娟教授在她主持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存在教育能力的不足或缺乏,包括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教育时机的把握、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等。众所周知,教育活动并不像“从桶里往杯里倒水”那样简单,也不像“浇模型”那样容易,因此,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护理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并努力掌握教育的原理性的知识和理论,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发展心理学、课程论、教育论等,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护理教学活动。现代护理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改变过去以单纯传授护理专业知识为主为注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21世纪的护理教育不仅仅传授已知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获取知识,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正如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教学标准之一所说,“教师必须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必须成就自己。”[3]

  3  良好地进行护理教育的教学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以教师的一般能力(教师智力)为依托,通过特殊能力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结合[4]。教学活动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护理教学同样遵循着教育的一般规律,作为护理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方面。

  3.1  护理教学认知能力  护理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护理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策略以及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它是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护理教学方案设计质量和教师教学准备的水平。主要包括分析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处理掌握护理教材的能力、选择使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能力等。护理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训练自身的教学认知能力,奠定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基础。

  3.2  实施护理教学能力  实施护理教学能力就是护理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运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及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1)护理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与学生的知识学习显著相关。希勒(J.H.Hiller)等人在1971年的研究中指出,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负相关[5]。护理教师的口语表达应该清晰准确、通俗生动、条理清楚、风趣幽默。语调要抑扬顿挫,富于节奏;语速适中快慢适宜;在课堂上讲课时声音要洪亮高昂带有激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在对学生单独辅导进行护理操作时声音应略为低沉,温和亲切。护理教师要努力以优美的音质、适中的音量、平和的语速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牵动学生的思维,使自己的语言富于魅力,从而感染带动学生。(2)护理教师的非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护理教师的仪表、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方面,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操作练习室抑或在实习病房,都应时刻注意以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护理教学包含理论和操作教学,尤其在操作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高雅得体的仪表装束、从容熟练美观适度的操作动作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从而逐渐培养她们的护士职业素养。

  3.3  护理教学反思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护理教学反思能力有些类似于护理程序中的评价,它是护理教师为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自己的护理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教师的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理性智力劳动,护理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以及对施之于学生的影响进行思考、辨别和分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深刻的反省,从而在自觉的反思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护理教学反思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教学活动之前,明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2)护理教学活动中,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以及沟通效果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3)护理教学活动后反省: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护理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学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

  4  高尚的师德修养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护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品德来影响教育学生,将她们塑造成为名符其实的健康的守护神。被称为“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只有教师自己致力于他自己的教育和修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

  4.1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护理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与榜样。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显著的标志,在社会影响因素纷繁复杂的21世纪,它对于学生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护理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护理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护理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感染、感化着学生。护理教师良好的道德水平、高雅得体的举止以及对护理和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会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并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

  4.2  正确看待学生,真心热爱学生  学生是富于个性有着无穷发展潜力的人,不是“统一的容器”。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护理教师必须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理解她们。弘扬个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护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认同学生人格的多元性、差异性和个别性。根据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劣势智力所在。因此护理教师不能仅以学生的理论成绩或操作水平作为区分好坏的指标,学生的热情善良体贴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等也是护理职业所必需的。21世纪的护理教师要从多重维度来看待评价学生,用鼓励、赞赏和宽容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只有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护理教师才能对学生的需要保持积极的关注。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积极关注的需求是有机体最重要的基本需要之一。正是由于这一需求的满足才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关注专业的学习,心甘情愿地听从教师的建议和指导。护理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父母、爱他人,从而满怀爱心地走入社会、走近每一位病人的心里,这是作为护理工作者最重要的情感素质。

  21世纪护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一个综合的结构系统,各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护理教师只有在对照、反思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才能使自身得到充实和发展,更好地为护理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卓,杨建云.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新诠释.教育科学,2004,20(5):51-53.

  2  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卫科教发〔2004〕167号.

  3  苏虹.发展性教师的教育解读.教育探索,2004,12:111-113.

  4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66.

  5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10.

  作者单位: 435000 湖北黄石,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护理系

  (编辑:宋  冰)

作者: 皮慧敏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