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8期

人性化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手术是对外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本身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包括紧张、恐惧、失望或兴奋等。因此,人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围绕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造成患者生理、心理功能紊乱,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心理状态稳定,生理功能处于正常范围,为手术的顺......

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是对外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本身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包括紧张、恐惧、失望或兴奋等。因此,人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围绕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造成患者生理、心理功能紊乱,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心理状态稳定,生理功能处于正常范围,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的预后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深化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我们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护理。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2月~2005年4月于我院外科住院的106例择期手术患者为对象(从入院到手术时间≥3天),年龄20~68岁,平均39.4岁,麻醉选择:106例均选择全麻。用简单抽样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术前采用自制访视表,术前一天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深入病房,访视患者、阅病历,着重了解患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皮肤准备情况、全身情况及与手术相关的其他问题。根据术前访视项目,有针对性地介绍手术室情况、手术的简要过程、配合要点等,将其记录在访视表中。在访视过程中,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患者最担心、最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再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并根据其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做出有效措施。

  1.2.2  调查方法  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评分表进行测量[1],本表共9项,每项分3个等级,分别为0分、1分和2分,每人每项只能选择1个评分标准,满分为18分,根据得分情况,分为3个等级:0~6分为不满意,7~11分为较满意,12~18分为满意。该问卷可信度及有效度检验结果满意。有巡回护士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至术后3天,逐项进行评分,累计患者总得分。本次共发放量表220份,收回有效量表212份,有效回收率96%。本调查采用封闭式,被调查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选择相关答案,调查者,调查方法为双盲法调查。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值比较  (略)

  3  讨论

  3.1  人性化护理可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大多数患者面临手术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反应,如由紧张而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的血压升高,焦虑所致的心理失衡,失望或兴奋所致术野广泛渗血、出血不易止血、出血量增加;恐惧而出现肢体颤抖、出冷汗、静脉血管痉挛、主观感觉异常等临床症候群。手术前不良应激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护士在人性化护理中通过访视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使其不再感到陌生和孤独无助;通过讲解麻醉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和手术简要过程,矫正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错误认识。术后随访证明多数患者认为术前访视很有必要。

  3.2  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以往患者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关系是陌生拘谨谨,一问一答式的。通过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对将要负责手术的护士以及手术室环境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有了一种安全感,对于麻醉和手术的配合将更为主动。

  3.3  促进了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人性化护理的开展不仅要求护士具有专科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宣教知识。通过护士与患者之间积极的、互动的过程,不断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贯穿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焦亚萍.介绍一种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评估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16.

  2  张红伟,汤群,任柳青,等.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验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29.

  作者单位: 361003 福建厦门,解放军第174医院麻醉科

  (编辑:陆  淼)

作者: 康宁郑雪晴陈凌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