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0期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为了让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对他们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心理护理的目的老年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

点击显示 收起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为了让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对他们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  心理护理的目的

  老年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环境的改变都会产生患者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慢性病患者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患有慢性病而为此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老年慢性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可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对于这种心理变化,家属应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顽疾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与患者争吵,伤害患者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患者;要多与患者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用同样疾患的患者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生动事例开导启发患者,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对老年慢性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例如,慢性患者多出现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亲切安慰,并及时妥善处理,患者自然就会情绪好转。又如,慢性患者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取得患者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励;已垂危患者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疾病的恐惧。

  2.2  丰富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空闲生活  老年慢性病患者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适当安排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有趣味的活动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驱散患者心头的忧郁与烦闷。单调、乏味的生活会增加患者的寂寞感,加重焦虑与烦躁。

  2.3  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的饮食,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营养需要和禁忌,也要讲究色、香、味、形、量以及就餐的环境条件等。经验证明,在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下,患者不仅能遵嘱就餐,而且还有饮食疗法的意义。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具有心理护理的意义。

  2.4  老年患者的情感护理  老年患者的情感脆弱、幼稚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品德。对他们的称呼须有尊敬之意,谈话要不怕麻烦,常谈谈他们的往事;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些。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告诉家属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等。对丧偶或无儿无女的老年患者,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也有时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如有的爱吃甜的、有的爱吃面食、有的爱吃米饭等。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将换来这些老年患者良好的心境,做到医患配合,更好地促进他们身体康复。

  作者单位: 471001 河南洛阳,洛阳市中心医院干部内科

  (编辑:杨  熠)

作者: 张佳,王葳利,杨新芳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