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4期

幼儿急疹及其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退热出疹”为特有表现。此病无特殊治疗,重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关键词】婴幼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婴幼儿急性传染病。以“突发高热,退热出疹”为特有表现。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节多发。此病无特殊治疗,重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

  【关键词】  婴幼儿;急性;高热;出疹;护理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在急诊病房较常见。虽然此病属于轻型传染病,但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笔者现将此病的认识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表现

  幼儿急疹多发生于6~18个月的婴幼儿。潜伏期8~15天,平均10天。起病急,体温迅速升高,常在39℃~40℃,精神、食欲尚可,有的出现轻微流涕、咳嗽、咽部充血,同时颈部周围淋巴结轻度肿大,以颈后、枕后为明显。发热3~5天后体温骤降,退热后9~12h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可融合成片,压之褪色,主要分布在躯干、颈部和上肢。这时幼儿已经退烧,可安然入睡,在医学上称“退热疹出”,是幼儿急疹的特有表现。疹出2~4天后自行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屑,预后良好。血白细胞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升高[1]。

  2  治疗

  一般不用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和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几天后会自愈。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患幼儿急疹后,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避免着凉。发热时,鼓励多饮水,不能喝甜水,给予容易消化清淡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喂哺,已添加辅助食品者可暂停几天,待3~5天热度退后,仍按月龄需要喂养。

  3.2  对症护理  发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温在39℃以上应每4h测体温1次,39℃以下每日测4次。疾病初期,若体温不超过38℃,就不一定要退热。如果体温超过39℃,或虽然没有超过39℃但患儿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冷湿毛巾贴敷头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或适当应用少量的退热药物,以免发生惊厥。患儿的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应穿宽松衣裤,以利皮肤有效出汗和散热。在退热时会大量出汗,应预防虚脱,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当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用缠有纱布的硬物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必要时可用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2]。

  3.3  给药护理  幼儿退热药物以口服为主,但由于持续高热会影响胃肠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而拒绝吃药,此时应避免强行灌药,可选用肛门内栓剂。同时也可用少量的抗病毒药物,如强比林等。无并发症时不必用抗生素。皮肤损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撒布硼酸滑石粉。

  3.4  健康教育  周岁以内的小儿发育不完全,机体免疫力差,所以不要带孩子出门或去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多,细菌及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对比较高,在这种环境里小儿染上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营养丰富,身体强壮,抗病能力自然会增强。此病在发热期诊断比较困难,家长也不必惊慌,首先是降温,降温是小儿高热家庭护理的关键,家长应根据发热的程度和患儿的情况分别做出处理,一旦病情稳定,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以家庭护理为主,其原则为:有效治疗发热,观察和等待。采取上述的方法一般可以痊愈。本病一般病程较轻,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较巩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的情况较少。

  【参考文献】

  1  彭国忱.儿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27-128.

  2  陈丽萍.现代儿科临床护理.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14.

  (编辑:周  蕊)

  作者单位: 255009 山东淄博,大成医院

作者: 胡静,王爱兰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