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气管切开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2000年开展综合ICU以来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36例,笔者体会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是关系到是否能康复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1术后护理1。1病室护理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加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2000年开展综合ICU以来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36例,笔者体会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是关系到是否能康复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术后护理

  1.1  病室护理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加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1.2  体位护理 

  手术前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1.3  术前准备 

  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于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善存放,以备急需。

  1.4  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

  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阻塞,如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落,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紧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1.5  及时吸痰 

  气管切开的患者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管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

  1.6  充分湿化 

  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管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u,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1.7  预防局部感染 

  气管内套管每周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内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1.8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手术后不能发声,可采用书面交谈方式或动作表示,预防患者因脾气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2  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

  2.1  脱管 

  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时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下,如不能及时处理将发生窒息而停止呼吸。

  2.2  出血 

  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抽管压迫止血。

  2.3  皮下气肿 

  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尔可延及胸部和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出标志,以利于观察进展情况。

  2.4  气管壁溃疡及穿孔 

  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2.5  并发症 

  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

  2.6  感染 

  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我院为综合ICU以外科患者为主且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6.1  具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在治疗基础病过程中,激素的应用使免疫防御功能严重受损,抵抗力差,而且多个重症患者居住一室,环境污染重,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几率比普通病房高2~10倍,尤其对气管切开患者更易发生,原有呼吸系统及吸烟者感染几率更高。

  2.6.2  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有50%~70%的健康人在睡眠中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当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昏迷,气管切开时更易发生。

  2.6.3  气溶胶吸入 

  雾化器储水罐污染,带菌的雾粒可直接抵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而引起感染。

  2.6.4  沿插入管管壁与气道间的间隙移行 

  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随住院时间延长及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演变,气管切开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有利于细菌的黏附、定植及管壁下移引起感染。

  2.6.5  操作不当 

  无菌操作不严,吸痰操作不当。

  2.6.6  抗生素的使用 

  使用大量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运用使定植于鼻咽部正常菌群有所减少,而耐药菌株易于繁殖,这些细菌或真菌吸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2.6.7  保护胃黏膜药的使用 

  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胃酸浓度降低有利于细菌繁殖并可逆行到咽部再吸入气管而引起感染。

  3  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

  3.1  吸痰技术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动作要轻而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机械通气者,吸痰时应两人合作,呼吸机呼吸回路连接处应消毒后脱开再吸痰,需过度通气2~3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捷、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一抽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液带入气管,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3.2  无菌操作 

  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应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3.3  咳嗽 

  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吐出。

  3.4  吸痰护理 

  充分湿化气管每4h注入湿化液,每8h雾化吸入,对合并真菌感染者用5%碳酸氢钠5ml每4h气管内注入,同时酮康唑口服或静滴大扶康,1周后真菌感染得以控制。当呼吸道阻力增加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注入生理盐水10ml后再抽吸。方法:仰卧1次,侧卧2次,注水后拍背再吸痰,此项操作劳动强度大,应保证每4h 进行1次。

  3.5  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 

  (1)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择口腔清洗液,pH值高选用2%~3%硼酸溶液,pH值低采用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pH值中性时选用1%~3%双氧水或用生理盐水擦洗。必要时在口咽部使用非吸收性抗菌膏涂擦,用多粘菌素E、两性霉素B和妥布霉素各2%的软膏,于黏膜和口咽部,6h涂擦1次,防止感染发生。(2)病情允许时头部抬高30°,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h。当胃内容物潴留量大或腹部听诊听不见肠鸣音时,停止鼻饲,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吸入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所以临床护理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能够尽快脱离危险,顺利达到康复。

  作者单位: 510800 广东广州,广州市花都区中医院

  (编辑:陈沁)

  (收稿日期:2005-12-01) 

 

作者: 刘美玲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