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方法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以规范化的手段,为患者提供合理、到位、优质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住院天数评价其效果。结论通过引入护理路径,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探讨其能否降低医疗成本,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方法  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以规范化的手段,为患者提供合理、到位、优质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住院天数评价其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通过引入护理路径,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由于服务流程的优化,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1]。2004年1月~2005年10月,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途径实践,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 ~ 2005年10月46例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对照组23例,平均年龄(38.5±5.5)岁;15例有吸烟史;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单侧下肢患病16例,双侧下肢同时发病7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6例,初中5例,初中以上8例。试验组23例,平均年龄(37.5±4.6)岁;17例有吸烟史,病程1个月~4年不等;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6例,初中7例,初中以上5例;单侧下肢患病14例,双侧下肢同时发病9例。两组病例发病诱因多为着凉、外伤;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差异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式。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标准化护理。

  1.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由诊疗组和护理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现有的护理常规和标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确保路径符合当前标准,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修改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1.2.2  具体方法  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进行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如病情按路径方向发展,则在临床路径表上用蓝笔打“√”;如病情未按路径发展,则用红笔打“×”,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1.2.2.1  治疗方案的拟定  目前该病的非手术治疗一般为抗凝、扩血管、抗感染及中医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治疗。近年来推行的股动脉注药疗法因其对小的周围动脉病变有良好的再通效果而体现出区域治疗的优越性。采用股动脉注药配合静脉滴注溶栓药物并结合中药治疗,方法简便、经济、安全、患者痛苦少、疗效好。

  1.2.2.2  路径的实施  (1)评估:①阳性资料和专科体征:检查有无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颜色及温度、营养状况及有无溃疡坏死,依据诊断学检查,了解疾病分期;②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健康史,评估发病原因,如吸烟、着凉、外伤等;③了解既往史和家庭史:有无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相关病史;④家庭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和健康知识水平情况。(2)计划:围绕促进局部动脉血流灌注,扩张血管,预防血管阻塞,解除缺血性疼痛,并通过预防组织受损及促进溃疡面愈合等内容进行健康教育,落实护理措施。(3)实施措施:①加强心理支持,避免情绪激动;②注意休息和运动,加强足部保护,注意患肢防寒保暖,勿穿过紧鞋袜;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坏死组织的变化,及时辨证处理。如有溃疡或坏疽,根据溃疡的部位、大小、深度、特点、有无分泌物或炎症表现等,结合B超检查下肢血管情况、患者身体状况和有无糖尿病等,积极采取措施。因疼痛而影响睡眠者遵医嘱止痛;③加强饮食指导,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以及高维生素饮食为宜,不宜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④股动脉注药治疗的护理配合:术前向患者解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推注完青霉素时患肢烧灼感、推注普鲁卡因时皮肤发红等,推注完毕症状可自然消失。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替换药液时排尽空气,及时闭合注药通道,防止动脉血搏出或空气进入血管内。密切注意神志、面色、呼吸等变化及患者的不适反应。术毕按压局部,防止出血或形成血肿。密切观察出血征象,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处理。(4)评价:病情一般沿路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很多变异因素。对于正性因素,给予鼓励和促进;对于负性因素,加以预防和避免。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最有效的护理进入护理程序的下一轮循环。(5)出院指导:①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②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③注意饮食调养,少吃或不吃高脂、高热量饮食和刺激性食物;④严禁吸烟;⑤全身保暖,避免下肢受寒湿,防止挤压摩擦;⑥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1.3  评价标准

  1.3.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自制问卷表,包括有关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用药、饮食指导、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共20个问题。在出院前对每例患者进行测试,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个层次,根据患者掌握程度依次得分3、2、1分,>50分为优,40~49分为良,30~39分为一般,<30分为差。

  1.3.2  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目前常规使用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

  1.3.3  住院天数  从住院第1天到出院日。

  1.4  统计学方法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和满意度调查采用χ2检验,住院天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及住院天数,详见表1~3。

  表1  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略)

  注:χ2=4.21,P<0.05

  表2  患者满意情况(略)

  注:χ2=5.44,P<0.05

  表3  患者住院天数 (略)

  注:t=3.65,P<0.01

  由表1、2可见,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表3可见,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缓慢的、动脉和静脉同时受累的全身血管性疾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疗效欠理想。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引入,增强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促进了护士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从入院到出院每天提供哪些服务、护理的详细过程和安排、大致的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住院全过程的“透明化”处理,维护了患者的知情权,健康教育掌握率从73.91%上升到95.65%。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时效性[2]。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无缝隙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新概念,使各项护理服务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管理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早日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3]。减少了医疗行为的随意性,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成本。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模式,制约因素较多。传统的工作思路、服务理念、护士知识结构的欠缺,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不同患者病情变化的复杂性,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作中提高机动性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5-8.

  2  傅玲玲,董叶丽,曹浩强.临床路径在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27-28.

  3  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

  (编辑:李建伟)

  作者单位: 224006 江苏盐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殷葵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