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报告了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正确地使用弹力绷带,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协助患者及早活动。3例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报告了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术前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术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正确地使用弹力绷带,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协助患者及早活动。3例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关键词】  血栓;下腔静脉;滤器;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引起,血栓与血管壁轻度相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同时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远端组织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1]。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了3例不同诱因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76岁,有多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病史及大量吸烟史,喜欢高脂饮食,体型肥胖。因急性左心衰于2004年8月31日收入院,行PCI术后病情好转,20天后发现患者右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右下肢胀痛且发红,右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示右髂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溶栓、抗凝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例2,患者,女,35岁,孕足月剖宫产后第二天发现左下肢肿胀较产前加重,且伴有疼痛。左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示左股静脉血栓而转至我科,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抗凝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例3,患者,女,78岁,因车祸后致右下肢胫腓骨骨折及骨盆骨折,导致患者长时间卧床,1个月后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且逐渐加重,经血管超声确诊为右髂外静脉、股静脉血栓后实施滤器置入及抗凝治疗,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饮食。预防便秘,以防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指导并帮助例1患者戒烟及减肥,说明尼古丁能使静脉收缩、减少静脉回流,患者积极配合,成功戒烟。控制该患者的饮食,讲明利害关系,患者住院40天,体重减少7kg。

  2.2  术前护理  (1)观察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等。经常检查肿胀程度是否改变,以软尺测量患肢周径,同健侧下肢比较并做好记录。同时以硫酸镁湿热敷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水肿。(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肺栓塞的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低血压、低血氧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同医生积极采取救治措施。(3)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避免膝下垫枕,以免阻滞静脉回流,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2.3  术后护理
  
  2.3.1  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患者术毕穿刺部位纱布包扎,沙袋压迫4h以止血,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情况,适当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并经常给予按摩。

  2.3.2  溶栓及抗凝药物的护理  例1患者术后应用尿激酶溶栓后给予华法林口服,例2、例3患者均予以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疗,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凝血6项,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患者牙龈有无异常出血、血尿、黑便等,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因为阿司匹林有胃肠刺激等副作用,嘱患者饭后服用。

  2.3.3  静脉输液部位的护理  例1患者在泵入溶栓药物时,选择患肢踝部以下静脉,但不应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动作准确、熟练,将针头以及输液管固定牢固。每3~4天更换1次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炎症。同时避免输入刺激性药物。选择踝部以下静脉泵入药物,是利用下肢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在大腿中上1/3处弹力绷带加压,阻断浅静脉,减少药物经近端开放的静脉进入体循环。应用微量泵泵入药物,使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溶栓药物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增加血栓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加药物的作用。

  2.3.4  应用弹力绷带的护理  术后患者在使用弹力绷带过程中,注意其松紧度要适宜,不宜过紧,以免影响静脉回流,并经常查看,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及患者的主诉。

  2.3.5  术后患肢活动护理  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鼓励并协助患者及早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例1、例2患者术日即在床上活动下肢,第二天下床锻炼,由易到难。术日给予例3患者肢体的按摩,逐渐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

  2.4  心理护理  例1患者性格开朗,对疾病缺乏认识,不相信疾病的严重性,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认识。例2患者内向,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谈心,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例3患者沮丧,急切出院,向其说明车祸只是意外,并说明疾病的康复过程,使其安心住院。这样针对各自的心理动向实施护理,使患者能够认识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尽早康复出院。

  治疗深静脉血栓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肺栓塞,特别是疾病早期,血栓与血管壁粘连不紧,极易脱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往多以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为主,近年来为预防肺栓塞多选择机械性阻隔法,效果理想。本组3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法下腔静脉内置入滤网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患者均康复出院。

  (致谢:感谢护理部王力主任审阅,谨致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7-369.

  2  陈彩霞,魏丽仪.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13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8:22.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067000 河北承德,承德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

作者: 孙艳萍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