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将整体护理更切合实际地运用于医学实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手术室有其特殊性,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较短暂,而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又十分复杂,如何在这短暂的时......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和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将整体护理更切合实际地运用于医学实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手术室有其特殊性,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较短暂,而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又十分复杂,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心理及身体护理,对手术室护士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恰到好处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对手术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由被动手术、接受手术变为主动配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早日康复,这也是整体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就几年来的心理护理经验总结,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根据怕痛以及恐惧心理做好心理护理

  害怕手术中的疼痛,甚至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是每位患者最基本的心理状态,我们应根据麻醉种类及特点做好解释工作,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不仅减轻了手术带来的恐惧、不安、焦虑的心情,也可促使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增强了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

  2  根据疾病的种类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疾病的种类不同,轻重不一,患者的心态也不一样。比如剖宫产手术,患者虽痛苦,但是她对手术是积极的态度,此时介绍一些关于产后照顾孩子的话题会令她更加信心百倍。而对一些破坏性手术和癌症患者,他们有可能对诊治不太了解或者是对后果想的不太全面,思想负担大多比较重,这时应该十分谨慎,尽量少说话。而且术中也应注意医护人员的语言,尤其在不是全麻时,手术中患者思维清楚,意识存在,此时要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以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使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从而消除恐惧、疑虑和紧张情绪,以良好的心境配合手术。家属的情绪变化会影响患者情绪。应告知家属克制悲观情绪,指导家属学会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这样有时会起到医护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

  3  根据不同年龄做好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年龄组不同,护理的办法应有所改变。儿童不能主动配合,术前应与患者建立一种亲近感、信任感,并根据幼儿天生“皮肤饥饿”,给予适当的爱抚可使患儿情绪稳定,在麻醉前得到患儿更好的合作。青年人心理活动复杂,特别是遇到一些要做破坏性手术的青年人,更应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青年人感情奔放,对术后的康复比较关心,而且好问一些不太相关的问题,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的询问,清除患者的疑虑、孤独和恐慌的心理。老年人感情脆弱,恐惧和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患者主要怕疼痛、怕出血,认为自己年龄大、病情重,担心自己不能承受手术创伤或术后不能康复等,对手术恐惧万分。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温暖,鼓励和支持患者,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讲清楚手术的目的,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4  根据手术的急、危、重程度适度做好心理护理

  对于急、重手术,根据患者情况不同,应在充分准备手术器械的同时,适度地安慰患者,做到解释简单、适度,不急不躁,更不可下命令式对患者发号施令。

  通过几年来的护理实践我们体会到,为了使每位手术患者都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早日康复,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做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无论哪种手术患者我们都应体谅他们,给予诚挚的安慰及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对待疾病,增加早日康复的信心。心理护理是心理康复的一个分支,没有一个特定模式,也没有一个特定护理过程,它贯穿渗透、交融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之中以及患者的交谈之中。现代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不仅要有护理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心理学、语言学等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编辑:朱兆耘)

  作者单位: 15001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医院

作者: 马蓉,赵丽敏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