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评定及对策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随着科学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定义、生活质量现状、生活质量评定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对策进行探讨。1生活质量的定义迄今为止,虽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定义、生活质量现状、生活质量评定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对策进行探讨。

    1  生活质量的定义

    迄今为止,虽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1993年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WHO生活质量研究组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生活状况的体验[1]。WHO对生活质量的解释不仅反映了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从生理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还将生活质量界定为主观体验,既考虑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又弘扬了个性,而且涉及个体的健康、生理水平、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强调了要研究生活质量的主观性同时,也强调了要研究那些在生活中被视为会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的所有领域。

    2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

    2.1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1982年维也那世界人口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10%以上或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随着我国人口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全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不断加快。2001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证实,我国大陆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96%,标志我国即将进入老年型国家。

    2.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问题,庞大的老年队伍,将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医疗保障、生活照料、自我健康、家庭婚姻、社区保健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我有益于晚年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精神与物质有效投入的总和,是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精力、家庭、社会环境生活等方面美满程度的主、客观总结和评价。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面临着由机体老化、适应能力减退、机体免疫力下降所带来的严重威胁,从不同层面上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实现健康的老龄化。

    2.3  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保健问题  根据全国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其余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卧床率约为25%,生活不能自理者占5%左右。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在患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同时,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跃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我国城乡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2‰~1.8‰,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脑血管疾病[2]。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按序排列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60%的老年人患有心理障碍,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差,因此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愈显强烈,而医疗保健又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的医疗保健主要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个人、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为辅。在调查中发现,医疗保健在城乡间、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享受公费、半公费医疗的比例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城市为29.05%,农村为4.23%;男性高于女性,女性绝大多数为自费就医,城市为70.33%,农村为93.07%;其中75%患病老年人在卫生室、门诊部、乡医院、地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约50%在县区医院及地区乡医院住院治疗。家庭养老是目前养老的最普通最主要的方式。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减少,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许多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又由于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局限,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得不到适宜的健康保健,患病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以致病情延误等,这些对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不利。

    3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评定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价尚无统一的框架和标准,参照浙江医科大学研究所的郭永松等人[3]的研究提出了构成老年人生活质量的4个要素:(内部)躯体和(内部)精神、(外部)物质和(外部)精神。内部躯体主要指老年人的躯体健康情况;内部精神则指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外部物质主要指经济收入、住房、夫妻生活状况、医疗保健方式等;外部精神主要指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子女照顾情况、业余生活情趣等。深圳大学的杨中新[4]提出我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的内容应包括经济、家庭、婚姻、健康、教育、情趣、从业、环境、政治及人文生活10个方面。人文生活是一切生活质量的基础,更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起点;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人际关系和本人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婚姻生活是冲力,政治生活是拉力,情趣生活是活力;老年人受教育、讲学习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发展老龄产业,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4  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对策

    4.1  积极、主动预防和控制老年性疾病  1990年WHO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和“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老年人健康。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疾病的增加,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广泛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保障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全面详细地记录老年人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可开展家庭病房,定期进行随访、诊治,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优势,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因人施教、因病施教,耐心细致地进行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能够了解和掌握老年时期的生活、心理特征以及老年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老年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使老年人逐渐养成良好保健习惯和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4.2  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等情况下,由政府或社会依法给予该公民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需要发展除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外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包括基本医疗保险、退休职工大病医疗保险、互助医疗基金,老年人口社会医疗救助和老年人口社会医疗专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的就是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参考文献】

    1  刘雪琴,任晓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护理研究,2002,16(10):561-562.

    2  林菊英.社区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

    3  郭永松.老年人生活质量构成与保健模式探讨.医学与社会,1995,8(4):25-28.

    4  杨中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生活质量体系.深圳大学学报,2002,19(1):60-66.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1 130021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130022 吉林长春,长春市口腔医院

作者: 何滨 宋歌 杨雪芹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