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型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患者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心理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疾病的转归。笔者从现代护理出发,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患者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心理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疾病的转归。笔者从现代护理出发,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及家属端正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1  临床资料

  2002年我院内科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260例,通过护理评估,根据其对自身疾病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状况分为四型——焦虑型、抑郁型、乐观型、依赖型。

  2  护理

  2.1  焦虑型  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由于生活工作紧张,突然发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生活突然间发生了改变,于是出现紧张、担心、疑虑、求医心切。笔者采取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征询患者的需求,使患者焦虑情绪放松、安心住院。对于失语的患者出现的焦急,要帮助其适应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护士要主动并且细心耐心,态度和蔼,满足患者生活要求,降低焦虑程度,帮助患者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定时进行练习,鼓励患者大胆发言、读报,使其树立信心。

  2.2  抑郁型  女性较多见。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产生被生活遗弃的心理,出现喜怒无常。笔者针对其特点,首先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曾有一位女性患者脑血栓后出现偏瘫失语,整日泪流满面,家属对她很关心,但患者情绪低落。笔者一面开导患者,一面讲解疾病护理的知识,教会恢复肢体功能的方法。让患相同疾病的正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看到希望,很快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肌力恢复较快。同时还要重视家属的作用,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适当放宽探视要求,允许家属陪护,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患者获得慰藉,减轻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受利于疾病的恢复。

  2.3  乐观型  此类心理以60岁以上老年人偏多。部分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只需医护人员给予一定的指导,病情会得到好转和控制。另一部分盲目乐观者,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给疾病治疗和护理带来影响,在急性期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护士除密切观察病情外,要把脑血管病的危害性和危险因素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引起患者重视从而改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之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功能锻炼,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4  依赖型  7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处于康复期者最多。在康复期,患者的体能锻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患者依赖家人及护士过多,缺乏独立性。首先要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特点,说明恢复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让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有恢复健康的愿望,主动接受护士的指导。护士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肯定、鼓励患者坚持下去。锻炼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3  小结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的恢复,相反,心理状态不佳则可起反作用。通过对疾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调整了患者的心理因素,使其有正确认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单位: 430300 湖北武汉,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张小华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