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微创穿刺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微创引流术能够争取时间,就地抢救,挽救患者生命。我科从1999年以来,采用微创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获得满意的效果。2手术方法根据CT扫描定位以血肿中心为靶点局麻下经皮颅骨钻孔,用直径3mm带针芯硅胶管插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硅胶管外接无菌引流瓶,并用注射器抽吸血肿的液体部分,然后以适当的力量......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脑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占脑血管病死亡率的25%左右,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以往对于出血量大的高血压脑出血多采用开颅去骨瓣清除术,但病死率高,出血量>80ml者病死率达90%[1]。微创引流术能够争取时间,就地抢救,挽救患者生命。我科从1999年以来,采用微创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52~84岁,平均64.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突发起病,有头痛,呕吐,尿、便失禁,语言障碍,神志改变,偏瘫等临床表现。其中昏迷28例,脑疝5例,偏瘫29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显示出血部位在一侧脑实质内并侵入脑室系统,出血量约40~100ml。

    1.2  手术方法  根据CT扫描定位以血肿中心为靶点局麻下经皮颅骨钻孔,用直径3mm带针芯硅胶管插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硅胶管外接无菌引流瓶,并用注射器抽吸血肿的液体部分,然后以适当的力量推注3~5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待排出液清亮后注入尿激酶1~3万u夹闭引流2~4h开放引流。每日冲洗注入尿激酶溶解及开放引流1次。经上述方法反复冲洗清除血肿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进行监测,一般经3~4次后血肿可基本清除,如血肿仍残留较多,可继续上述方法治疗,直到CT检查证实血肿大部分清除为止。

    1.3  尿激酶的优点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不仅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纤维蛋白溶解,血凝块液化,还可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无抗原性、副作用小、可反复使用等优点,能安全用于内出血及脑室出血的治疗。

    1.4  结果  本组存活32例,死亡5例,死亡率13.5%,其中2例死于肺炎,3例死于心衰。19例神经系统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3例残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应将微创治疗的优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将预期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脑出血量大的

    患者预后不良等问题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楚,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正确掌握引流的方法及尿激酶的用量  (1)穿刺点的选择应避开颅内血管较密集区,以防引起新的出血。(2)抽吸速度不宜过快,不能负压引流。(3)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刺钻头及硅胶管应严格消毒处理。(4)尿激酶一般一次注入1~3万u,关闭引流2~4h后开放引流,每日注入尿激酶1次,并及时复查CT进行监测。(5)妥善固定引流管,脑室内引流管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脑室内感染。同时,控制血压、血糖,应用止血药,防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应激性溃疡。

    2.3  术后一般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患者清醒后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引流。(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心电监护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每30min一次。(3)注意保持出入量平衡,术后注意补液不宜过快,根据出量补充入量,以免入量过多,加重脑水肿。

    2.4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每2h翻身1次,按摩受压皮肤,偏瘫者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定时按摩四肢,以防肌肉萎缩。(2)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吸痰困难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法,每日2次,气管切开者应重视气道湿化,吸痰动作应轻柔熟练,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并增加对气管内滴注湿化液次数,利于痰液吸出。(3)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防止泌尿系感染。(4)对昏迷的患者,眼睛用湿盐水纱布覆盖,防止角膜干燥,引起角膜炎。

    2.5  恢复期的护理  当患者经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稳定好转后,应尽早促进各种神经功能的恢复。如加强肢体活动和智力训练,向家属介绍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知识,让其配合有效的护理,做到循序渐进。通过回访有70%的患者痊愈后生活能基本自理,30%需要家属的照顾。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和提高其生存质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义,张衍城,孙安,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重组链激酶的应用.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999,7(3):166.

    作者单位: 435006 湖北黄石,黄石市四医院

   (编辑:黄鉴一)

作者: 贾华芬,唐春红,余雪纷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