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治疗21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配合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1例脑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配合。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医生护士配合满意。结论术中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与主治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成功的关键。立体定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21例脑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配合。方法  术中巡回护士根据需要提供器械,更换冲洗液和调整热凝参数,洗手护士密切注意和配合医生操作,及时提供帮助。结果  21例患者手术顺利,医生护士配合满意。结论  术中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与主治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高血压;立体定向;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危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疗效一直在争议之中,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经内镜引导下直视清除血肿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科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2月~2005年10月,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例。现总结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58岁;病程5~72h,平均16h。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明确高血压病史21例,偏瘫19例,失语7例,昏迷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11例,9~15分10例。CT扫描血肿在基底节区,血肿按多田公式(π/6×长轴×短轴×层面数)计算,30~50ml 7例,50~80ml 8例,80~100ml 6例,其中5例血肿破入脑室。

    1.2  手术方法  使用德国原装Z-D立体定向仪及配套阿基米德血肿钻,蛇牌神经内镜,外套管直径8mm,硬镜视角为0°、30°,外径2mm,工作长度150mm,工作腔直径2mm;纤维软镜长400mm,视角0~85°,工作腔直径1.4mm,通过摄录系统在监视仪上观察。在局麻下安装立体定向仪框架行CT扫描,计算血肿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为中心靶点,气管插管全麻,避免患者术中躁动及内镜损伤脑组织。环钻开颅,“十”字切开硬脑膜,电凝脑皮质,定向穿刺确认血肿,用阿基米德血肿钻清除1/3血肿,留出操作空间。神经内镜在立体定向仪的引导下,缓慢置入血肿腔。在电视监视下行血肿大部分清除。术中用压力为15~20cmH2O的等渗盐水间断冲洗,通过30°镜或者纤维软镜解决死角问题,有活动性出血时用双极电凝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

    1.3  结果  术后3天复查CT,患者血肿清除50% 4例(19%),60%~70% 8例(38%),80%~95% 9例(43%);脑室内血肿清除80%以上4例(80%),术后未见血肿扩大。1例术后脑室内血肿堵塞脑脊液循环,引流不畅,而出现脑积水。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消化道出血死亡。术后6个月后GCS评分,16例显著好转和好转,2例无变化,1例恶化,2例死亡。

    2  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

    2.1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证。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参加术前病例讨论,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及术中出现意外时的应急措施。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100mg。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2)器械、物品准备:备好立体定向仪、神经内镜以及脑外科器械包等,各项器械分3张准备台依次放好,并清点与记录各类器械。(3)药物准备:2%利多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2000~3000ml冲洗液(温生理盐水),50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4万u,并备好输液用品。

    2.2  术中配合  (1)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协助医生摆放头位并以头架固定。(2)协助医生消毒铺单,巡回护士将纤维冷光源、单双极电凝和电视监视仪就位,电视屏幕应面向主刀医生。洗手护士取出消毒后的内镜以及附件置于辅助手术台,立体定向导向臂系统放置手术台。(3)安装立体仪导向臂,找到与头皮最近、血肿最多的一层,并且是非功能区,手术医师标记皮切口线,切开头皮3cm长,寰钻钻孔1枚,直径2.1cm骨孔,电凝切开硬脑膜,硬脑膜悬吊2~3针。安装内镜在立体定向导向臂上,置入脑内,达到血肿的中心位置,在显示屏的监视下清除血肿,或者先安装阿基米德血肿清除器,部分清除血肿后再按上述步骤操作。在此过程中巡回护士需要适时提供或清理器械,以防大量器械堆放在手术台上,使洗手护士操作困难;同时应不时提供冲洗液,调整电凝仪的功率及灯光的方向和强度。洗手护士应该密切注意手术医生的动作,关注手术的进展和监视仪中的实况录像,及时提供需要的设备与器械,并随时擦拭操作镜头和双极电凝头,调整冲洗液的速度,以保持术野的清晰。(4)血肿的清除往往分两步,在阿基米德螺旋清除血肿时,洗手护士应帮助手术医生取出血肿,并准备一只量杯,以测定取出的血肿量,借以估算剩余血肿的多少。内镜进入血肿腔后,从监视屏上可以清楚显示血肿的状态,医生据此调整操作方向吸出血肿,如果粘连紧密,可以通过水压冲洗使血肿破碎而出,必要时可以用活检钳帮助清除血肿。遇到活动性出血可以用双极电凝止血。破入脑室内的血肿清除时,因位置更深,止血较为困难,因此操作幅度不宜过大,此时可对脉络丛进行烧灼,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减少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操作过程中对脑室内的结构需要辨识清楚。在血肿清除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保持各类管路的通畅。血肿清除后腔内应放置外接引流管1根。

    3  讨论

    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正常脑组织牵拉重、损伤大,术后患者反应严重,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术后容易再出血,术后死亡率高达28%~48%[1]。而小骨窗开颅手术视野小,对血肿的形态不规则和体积大的血肿进行消除时,不能观察血肿的每个角落,常常牵动脑组织造成新的损伤和出血,难以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立体定向和神经内镜结合清除颅内血肿,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立体定向技术的准确性,避免盲目操作;利用内镜技术的微侵袭性,直视下操作,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血肿的出血,避免造成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损伤小,血肿清除多。(2)内镜光线充足,散射作用强,能照到血肿的死角和发现小的出血点,并能用双极电凝止血[2]。(3)内镜直径小,对脑组织挤压轻,在退出时可以及时止血,并且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4)虽然手术器械较多,但熟练以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不必延长,术后患者反应小,特别适合高龄的高血压患者,能降低死亡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3]。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和成功,手术护士的熟练配合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手术护士应着重做好以下配合与护理工作:(1)术前应对手术过程有充分的了解,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术中注意对仪器的观察与调整。(2)必须掌握术中所需的各类仪器和器械的使用流程,并保持手术台的整洁。(3)巡回护士要妥善安置器械的位置,及时调节电凝的功率和灯光的位置,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冲洗液的速度等。(4)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无菌物品与器械的污染。(5)内镜系统进入脑内后常常粘有血迹或炭化组织造成视野不清。因此,手术护士应随时用湿纱布擦拭以保持视野的清晰度。

    【参考文献】

    1  刘宗惠,李士月,田增民,等.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159-161.

    2  Auer LM,Deinsberger W,Niederkom K,et al.Endoscopic-surgery versus medical treatment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a randomized study.J Neurosurg,1989,70:530-535.

    3  Wuttipong T,Oliver B,Ulrich S,et al.The evolution of stereotactic guidance in neuroendoscopy.Childs Nerv Syst,2004,20:790-795.

    作者单位: 310006 浙江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

   (编辑:宋  晓)

作者: 杜春燕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