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心理行为干预对留置胃管患者的影响及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留置胃管患者的影响。方法12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留置胃管过程中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能有效应对恶心,且一次置管成功的病例数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自拔管病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留置胃管患者的影响。方法  12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留置胃管过程中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能有效应对恶心,且一次置管成功的病例数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自拔管病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  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减轻留置胃管患者的不适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强化遵医行为,降低自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心理行为干预;胃管;影响效果

     留置胃管是普外科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求患者的密切配合。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发生插管时患者因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致使插管困难甚至失败;或因留置胃管期间咽喉部干痛不适,患者有明显的拔管意向,甚至自行拔除胃管而影响治疗。为了解心理行为干预对留置胃管患者的影响,笔者对普外科留置胃管的128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对象为2003~2004年6月在普外科留置胃管的患者128例,年龄20~71岁,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既往无插胃管史,其中胃肠道手术术晨留置胃管者54例,肠梗阻急诊入院置管者29例,术前常规洗胃置管者25例,急性胰腺炎置管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所用胃管均为16号,插管至45~55cm时抽得胃液,表示置管成功。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2  心理行为干预措施

    运用现代护理理念,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护理工作中心,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为护理工作目标,按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心理、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估、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强调以良好、正性的心态和行为面对疾病和痛苦。

    2.1  分解、制定干预目标  对留置胃管患者的不适反应和不恰当行为进行分解、归类后分为:(1)认知方面,即认为插胃管是一项痛苦的治疗,自己接受此项治疗是被动的;(2)行为方面,由于置管造成的不适表现为明显的拔管意向和不恰当的个人行为(即不遵医行为[1])。所以,应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患者进行目标干预。

    2.2  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法,实施有效干预

    2.2.1  心理干预  (1)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详细了解病史,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其对疾病的反应,在言行上、感情上对患者的紧张不安表示理解和认同。(2)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在护患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与患者共同剖析治疗中错误意向的成因及其对疾病的消极影响,并请术后恢复良好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3)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性。通过护患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说明留置胃管的作用、目的、方法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交待留置胃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其应对方法以及需要配合的要点;对精神高度紧张、有严重恐惧感的患者,应先观察一段时间,待心理适应后再进行插管,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能够主动积极配合治疗。(4)重视关注患者的心理体验和感受,理解患者的行为。对置管后患者已体验到的痛苦与不适应表示理解与同情,对患者的积极配合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充分的理解与关心能使患者体验到强有力的被支持感,不适反应随之减轻。

    2.2.2  行为干预  改进置管的方法,正确指导患者的行为配合,强调自拔胃管是一种不遵医行为且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帮助患者矫正不良适应行为,使患者的行为朝着预期方向发展。(1)改进置管方法。胃管的机械刺激可引起咽喉部肌肉强烈收缩,胃管的插入对于咽、喉、食管是外源性刺激,极易引起机体恶心、呕吐等反应,使胃管被推至口腔而致插管失败[2]。置管前3~5min沿鼻前庭环行滴入盐酸利多卡因0.6~0.8ml,待患者诉鼻咽部有麻木感时再行插管,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置管时的不适,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2)正确指导患者的行为配合。置管前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此卧位患者易于接受,能缓解其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胃管可借助重力作用自然下垂,便于随吞咽动作置入。插管时帮助患者头部稍后仰,使气道相对缩短,指导患者像吃面条一样自行吞咽。当患者出现恶心、流泪等刺激症状较重时,可嘱患者间断休息,大口喘气行深呼吸。并按摩耳部咽喉穴[3](即按摩耳屏内侧上1/2处至耳部发热),使患者产生吞咽反射,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3)通过护理手段减轻患者置管期间口渴、口唇干燥等不适。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指导患者定期用含漱液漱口,并用甘油、石蜡油等润滑口唇。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在术后6h可指导适量饮水,服用维锌合剂[4],以减轻不适,增加口腔舒适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指导放松训练技术,引导患者从治疗性情境中分散注意力。具体放松方法有:肌肉放松法、想像力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静默法、渐进性放松法等。放松技术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置管期间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减少自拔管的发生。(5)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病情允许时,可以增加患者与亲人和朋友的相处时间。良好的亲情、友情、社会支持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情况比较  表1可见,干预组和对照组留置胃管情况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2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统计  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示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平均95%,而对照组平均为90%。 以上结果表明,留置胃管过程中有效地心理行为干预在减轻患者的不适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自拔管的发生方面显示出良好结果。与此同时,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护士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患关系也因此更加协调融洽。

    4  讨论

    留置胃管是护患双方相互配合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因此操作前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知水平,消除心理上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感,巩固患者的信心,从而以正确地认识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此项操作。

    通过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自拔管的发生。国内有资料统计[5],对留置胃管承受困难者占32%,而留置胃管带来的不适是导致患者自拔管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通过对64例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有效地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患者对留置胃管所致不适的应对能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机体耐受性,减少了心理及情绪上的过度痛苦与不安,增加身心方面的舒适度,强化了遵医行为。

    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既改变了患者的认知态度,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又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护理观念,全面掌握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拓展心理护理工作领域,修正护理人员的行为态度,才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真正做到促进患者身心各方面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37.

    2  张红艳,任安菊.缓速与快速置胃管方法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2,7(3):163-165.

    3  王秀华,杜文碧.鼻胃管置入法的护理研究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54-55.

    4  张允,李玉萍.胃肠减压病人适量饮水与传统方法的效果观察.实用护理杂志,1997,13(3):123.

    5  刘曼丽.中华护理理论与实践.秦皇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137-138.

     作者单位: 411100 湖南湘潭,湘潭市中心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钟煜,沈朝辉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