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因疾病意外突发而缺乏心理准备。急诊科护士首先接触患者,护士的语言行动都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和蔼、有序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对患者及时诊断治疗。1针对不同的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因疾病意外突发而缺乏心理准备。急诊科护士首先接触患者,护士的语言行动都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和蔼、有序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对患者及时诊断治疗。

    1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1.1  外伤患者的心理

    1.1.1  恐惧心理  在临床中100%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多数患者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护理。对入院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缺乏认识,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1.1.2  急躁心理  由于突然患病,伴随的外伤、出血、伤残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能配合治疗。

    1.1.3  焦虑孤独心理  多数外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因伤势重,病情变化快,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病突然,患者家人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亲友、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患者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1.4  其他  由于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部分因车祸或打架致伤的患者,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可能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还有个别患者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有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对一些有纠纷因素存在的患者,除积极给予治疗外,还应针对其心理活动,高度热情地对待患者,耐心向患者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患者信任。

    1.2  腹痛患者的心理  急腹痛时患者腹痛剧烈,多有迫切要求止痛的心理,认为医院不给用止痛药就是不积极治疗,有烦躁、不信任的心理。

    1.3  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  此类患者多有家庭、事业等因素,多处于狭隘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复杂,故意不合作,不愿意洗胃,故意拖延时间而失去抢救时机。

    2  护理

    积极主动并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及时地实施各种抢救措施,尽快采取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止血、固定等措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解除患者痛苦,减轻疼痛。使患者看到生命希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尽量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患者,看到患者及家属主动上前迎接,迅速安排抢救室,询问病情的同时应评估病情,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增强安全感,能尽快配合抢救治疗。

    做好说服开导工作,消除患者急躁情绪,对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要向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说明手术的目的、一般步骤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对服毒自杀患者,以同情的语言去感化,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应轻易放弃生命。对有些病情不宜向患者交待的切勿在患者面前交代和议论,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

    热情地关心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患者,多与患者交流,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尤其是伤残患者生活能力下降,饮食、起居要妥善安排,使患者感到医院的温暖,在不影响治疗、监护的情况下,鼓励家属亲友探视,以解除患者的孤独感。

    总之,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方法要妥当,态度要和蔼,情感要真诚,委屈要克制,善于忍耐,对患者的过激言行切勿计较,不要与患者争吵,要充满同情心,耐心劝导,语言要艺术,待患者如亲人,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作者单位: 442000 湖北十堰,太和医院

  (编辑:陈  沁)

作者: 罗秀荣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