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医护人员特别是患儿家长的欢迎。然而由于小儿天生好动、自制力差等原因,造成留置针脱管、堵管、静脉炎,意外拔掉等现象增加。在临床工作中,我院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从而延长了留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医护人员特别是患儿家长的欢迎。然而由于小儿天生好动、自制力差等原因,造成留置针脱管、堵管、静脉炎,意外拔掉等现象增加。在临床工作中,我院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从而延长了留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1200例进行护理观察,年龄1h~12岁,穿刺部位:头皮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

    1.2  材料  用贝朗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和肝素帽、美国3M公司生产的透明敷贴。

    1.3  穿刺方法  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大年龄组首选手背静脉,小年龄组首选颞浅静脉。如在头皮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备皮范围6cm×8cm,备皮后用碘伏消毒皮肤2遍,右手持留置针于血管正上方以15°~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0.1cm,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退出针芯后用3M胶贴固定留置针。一般留管时间3~5天,输液通畅,局部无红肿者,可延长至7天。

    2  护理对策

    2.1  选择头部血管时的护理措施  要将穿刺部位头发剃出足够面积,约6×8cm,以利于透明胶贴的粘附。穿刺成功后,除了用透明胶贴粘贴外,还可用长胶布环绕头部1周,从而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

    2.2  防止意外拔管的措施  为了防止患儿自行将头部留置针拔掉,将脑外科患者用的弹力网帽,套在患儿头部,有效防止了意外拔管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应用弹力网帽后,可造成肝素帽下皮肤因受压而发红。在肝素帽下垫棉签后,再妥善固定,既能使留置针固定牢固,又可防止皮肤压伤。

    2.3  手背、内踝等处的留置针的护理措施  此处留置针往往由于小儿自制力差,四肢活动频繁,易造成脱管、静脉炎等,采用自制的托板将留置针附近的关节妥善固定,以限制关节的过度活动,从而避免了脱管、静脉炎的发生。

    2.4  消毒时注意的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还发现,碘伏消毒皮肤后,会减弱透明胶贴的黏合力[1],尤其是婴幼儿因哭闹出汗,胶贴粘贴不牢,造成留置针固定不牢、脱落、穿刺处污染等后果。笔者采用碘伏消毒皮肤,穿刺成功后,再用75%酒精脱碘,75%酒精还可使皮肤汗液很快蒸发,从而使胶贴粘贴牢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延长了留管时间。

    2.5  改进了封管方法  输液完毕,关闭调节夹,用5ml注射器抽取4ml肝素封管液,与头皮针连接,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只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2],均匀推注封管。这种封管方法既克服了边推注边退针的封管方法存在的弊端[3],又能做到正压封管。而对于新生儿及某些凝血机制异常者,则采用生理盐水封管[4],以免加重病情。

    2.6  宣教  穿刺前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宣教,将目的和意义告诉家长,取得合作。让家长合理保护,注意看护,防止患儿不慎拔出留置针,避免碰撞,在使用期间,加强巡视;睡觉时不要压迫针头,必要时适当约束双手,防止抓脱。

    2.7  拔针时护理  拔针时,先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再用干棉签按压,嘱家属24h内局部保持干燥,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  赵会英.使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皮肤时粘胶薄膜粘合力影响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3-4.

    2  彭全英.一种简便静脉留置封管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7(40):429.

    3  绕庆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对比观察.新生儿杂志,2001,3(16):130-132.

    4  张家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

    作者单位: 264100 山东烟台,烟台市牟平人民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李先晶,李红峰,宝银平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