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皮肤划痕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肥胖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20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100例,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操作。改良组100例,采用在隐约可见静脉的皮肤上划痕标识,再行穿刺,比较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及操作时间的长短。结果改良组采用皮肤划痕标识法,行静脉穿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肥胖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将20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100例,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操作。改良组100例,采用在隐约可见静脉的皮肤上划痕标识,再行穿刺,比较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及操作时间的长短。结果  改良组采用皮肤划痕标识法,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并能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对肥胖患者采用皮肤划痕法行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肥胖;皮肤划痕;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的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操作内容。由于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血管走行较深,经压脉带扎并轻拍穿刺部位皮肤后,隐约可见静脉,甚至有些需用指腹触摸才能找到,在消毒皮肤后,又看不见静脉了,这样采用传统方法行静脉穿刺,需反复触摸或拍打,成功率低,既延误时间,又给急危患者抢救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经临床反复实践研究,我院妇产科于2003年5月~2005年5月,采用皮肤划痕标识法行静脉穿刺,对提高肥胖患者静脉穿刺率,赢得急危患者的抢救时机,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肥胖、手背静脉和桡静脉外观不明显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采用皮肤划痕法穿刺为改良组,采用传统方法行静脉穿刺为传统组,穿刺部位选用手背静脉或桡静脉。

    1.2  材料  采用普通静脉输液7号针头,尽量排除穿刺过程中的干扰因素,选择4位同样职称有经验的护士轮班操作。

    1.3  穿刺方法

    1.3.1  改良组  选择好符合条件的患者后,用传统方法暴露好穿刺部位,扎好压脉带,轻拍穿刺部位或操作用食中指轻轻触摸静脉,确定血管位置和走向后,在皮肤上沿血管走向用指甲轻轻划痕标识血管位置和走向,再用常规方法消毒皮肤,在标识好的痕迹上行静脉穿刺。

    1.3.2  传统组  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后,用传统方法扎好压脉带,通过轻拍穿刺部位皮肤后,一般可隐约确定血管位置和走向,但经消毒皮肤后,往往又看不见静脉了,需反复拍打和触摸,才能下手穿刺。这样穿刺的一次成功率低,延长了操作时间。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一次穿刺成功,输液通畅,无渗漏,穿刺时间从选择血管、消毒皮肤、扎压脉带到穿刺成功并固定,5min内完成。

    2.2  两组穿刺效果  见表1、表2。表1  两组穿刺结果比较  表2  两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比较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1 由表1可见,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而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改良组明显高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由表2可见,一次穿刺成功所需的时间,改良组2.5min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4.2%,而传统组2.5min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2.5%,改良组明显高于传统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上说明皮肤划痕法能明显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能缩短一次静脉穿刺所需时间。

    3  讨论

    经临床实践证明,对肥胖患者采用皮肤划痕法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又能缩短操作时间。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厚,静脉血管深埋在皮下脂肪下,较固定,但直视下较难发现,需扎压脉带和轻拍皮肤后才能发现,且很快又消失于视野里,有些必须触摸才能确定血管位置,给穿刺造成较大困难。有时需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采用改良法后,避免了因静脉血管不明确给穿刺造成的影响,明显提高了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该方法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 422000 湖南邵阳,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蒋金凤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