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在治疗和抢救危重患儿时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在冬天,患儿容易着凉感冒,并且衣服穿着一般较多,故目前患儿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法。本文就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浅谈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1月20日~12月10日,我院门诊输液室对31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在治疗和抢救危重患儿时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在冬天,患儿容易着凉感冒,并且衣服穿着一般较多,故目前患儿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法。本文就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1月20日~12月10日,我院门诊输液室对310例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其中年龄1~4个月35例,5~12个月181例,1~3岁94例。其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7例,小儿秋季腹泻118例,小儿肺炎85例。治疗时间最长8天,最短2天。平均静脉穿刺天数5天。

    2  体会

    2.1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皮下脂肪薄,头皮浅,静脉丰富易见,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循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右心房,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1]。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分支之一,此静脉直、较粗、不滑动、易固定,但容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的缺点。额浅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不滑动、容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特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穿刺难度较大。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且穿刺时,由于患儿哭闹,张力增高,易鼓针,且固定有一定难度。

    2.2  正确选择穿刺的头皮静脉  在了解小儿头皮静脉特点的情况下,要根据年龄、疾病特点估计治疗时间的长短来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部位。小儿腹泻一般选择正中和耳后较粗大的浅静脉,对于小儿肺炎估计输液时间需要较长,所以选择血管时要从远端开始并注意保护血管,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要选择粗大的头皮静脉穿刺。

    2.3  光线的强弱  光线的明亮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光线太亮可使瞳孔缩小,使入眼光线减少;光线太弱,可使瞳孔开大增加入眼光亮。因此,光线强弱要适中,晴天明亮的自然光线是理想的,阴雨天或夜间可借助150W灯置操作者在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45~60cm高度,此时灯光对眼刺激小,静脉暴露较好,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2.4  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选择头皮针的大小是根据患儿病种、年龄、静脉粗细及深浅部位而定,对于1~3岁小儿临床上一般选择4~5号半头皮针,对于新生儿或因多次输液治疗头皮静脉易刺破者宜选用4号针头,对于小儿秋季腹泻或较大患儿宜选用5号半针头。

    2.5  进针手法的选择  根据针头与头皮所成角度不同,可分直刺法和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角,针头斜面向上,通过皮肤将针头直接刺入静脉。斜刺法是指在距离将要穿刺的静脉旁侧1~1.5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角,针头斜面在上,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1cm后再刺入静脉,临床上小儿头皮静脉多选用直刺法。

    3  讨论

    临床上在针头刺入皮肤,再刺入静脉堵塞过程中,有的操作者习惯先用拇指和示指上下捏紧头皮针针翼刺入皮肤后,然后拇指示指再前后捏紧头皮针针翼刺入静脉;有的操作者习惯拇指、示指上下或前后捏紧头皮针针翼一次刺入皮肤和静脉,中间不变换手法。根据临床观察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一次性刺入皮肤和静脉较稳固安全,因中间转换手法的过程中,不小心有可能将头皮针带着滑出皮肤,或使头皮针上下左右活动,并且延长了注射时间,人为地造成患儿的痛苦。

    总之,在当今医疗水平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作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人员,常常要面对幼儿的头皮静脉穿刺任务,因此不但要有高尚的医德修养,更要具备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做到在操作中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精细巧的操作,严格娴熟的程序[2]。只有这样,才能将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到最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晓军,周萍,张凤.静脉穿刺新方法.中华护理杂志,1996,31(4):236.

    2  马俊英.为儿童作静脉穿刺扎两根止血带好.中华护理杂志,1990,25(1):43.

     作者单位: 310006 浙江杭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

   (编辑:萧  凝)

作者: 郑小英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