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各种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各种尖端复杂手术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还要有健康的体质。但是,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里,因职业压力源因素所致的紧张、繁重、疲劳和生物节律......

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各种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各种尖端复杂手术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还要有健康的体质。但是,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里,因职业压力源因素所致的紧张、繁重、疲劳和生物节律的改变,同时受到环境内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侵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对人体有害健康的因素[1]。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  危害因素

    1.1  压力源因素

    1.1.1  来自职业的压力  手术室每天工作量大,急诊手术也特别多,随时准备抢救危重患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巨大的专业压力以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是手术室护士精神紧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容易造成身心疲劳,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手术室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时间工作紧张也会产生心理疲劳。从而表现其动作协调性差,动作急促或过分迟缓,思维和判断失误增多,差错事故就会发生。

    1.1.2  因工作性质易患某些躯体疾病  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频繁走动,以及低头操作,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背痛、颈椎病,且长时间空腹工作可导致低血糖、胃肠功能紊乱等。这些手术室常见职业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身体健康。

    1.2  生物因素  手术室护士工作每天都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可能含有各种病原菌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高,主要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如各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而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缝针、钩等在手术室使用最频繁,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容易误伤他人或自己,也会将传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刺入体内引起感染。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或分泌物溅落到眼睛或有破损的皮肤黏膜等,由职业性物质引起感染机会中刺伤占80%左右[2]。

    1.3  化学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气体交换差,空气中弥漫着低浓度的挥发性物质(乙醇类、碘伏、酸碱等)、化学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吸入性麻醉剂(异氟醚、氨氟醚)、废气和骨科手术术中应用的骨水泥等,它们以气雾状或分子形式漂浮于空气中,引起皮肤、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的损害。(1)甲醛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致敏、致畸及致癌,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呼吸道及染色体异常和职业性皮炎。(2)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头痛、胸闷、气喘等。(3)麻醉气体进入孕妇体内,容易引起流产或畸形[3]。(4)电刀产生的异味和烟雾,长期吸入可致癌[4]。

    1.4  物理因素  放射线、紫外线、各种噪音和电损伤等这些有害因素无时无刻不在给手术室护士造成一定的危害,而导致各个系统产生疾病。(1)电离辐射:术中应用C型臂X光定位照片及直视下手术和激光手术等,手术室如无防放射设备,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受射线照射的可能,导致急、慢性放射性疾病,影响生殖细胞,引起基因变异,并可因射线累积作用而致癌。(2)噪音污染:来源于各种监护仪器、电刀、吸引器、电钻、电锯、空调、工作人员说话声、推车等产生的噪音超过90dB时,就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预防对策

    2.1  压力源因素预防对策

    2.1.1  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手术室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对手术步骤、患者状况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手术配合的准确性,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工作责任心,明确职责范围,提高法律意识。工作得心应手,自身从工作中发现并找到乐趣,才能做到心情愉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工作之余尽量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以消除身心疲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2.1.2  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安排合理的膳食营养,促进体力恢复  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体位和姿势。在不影响手术配合的情况下,术中可轻轻转动颈部或做头后仰运动,术后进行颈后自我按摩。固定站立操作时间较长时,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调整站姿、坐高凳或左右腿交替站立支撑身体及活动下肢,平时穿平底鞋和弹力袜。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并注重腰背部肌肉锻炼,以防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背损伤。

    2.2  生物因素预防对策  工作中应注意做到预防锐器伤。(1)保护皮肤黏膜:由于各种血液性传染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应把来自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都视为传染源,接触时必须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当估计术中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或骨碎片溅出时,术前应戴好面罩、护目镜、穿一次性塑料围裙上台[5]。防止自身感染,脱去手套后再彻底洗手,以阻断传播途径。(2)术中手术台上正确放置刀、剪、针、钩等锐器,需把锐器放在盘中传递,不能直接传递并尽量减少传递,严防刺伤皮肤。(3)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手术所用特殊器械,同时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配合手术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4)静脉穿刺用带有弹簧保护夹防止针刺伤的静脉留置针,静脉给药最好用三通并带有延长管。(5)操作中如果不慎一旦被刺伤,需保持情绪镇静,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下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相对减少受污染程度。对伤口清创用碘伏消毒并严格处理。如怀疑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时应于当日及1个月后注射丙种球蛋白,并确定有无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存在,定时追踪进行医学观察。

    2.3  化学因素预防对策

    2.3.1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  手术房间空气消毒不宜使用甲醛熏蒸和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消毒过程中严禁入内。目前手术室最好设置空气净化层流装置。

    2.3.2  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准确,防止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配制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盛装的容器要加盖保存,用高压灭菌的干式持物钳代替传统的湿式持物钳以减少消毒液的挥发,减轻对人体的影响。

    2.3.3  麻醉人员定时检查使用麻醉机及管道的密闭程度  进行吸入麻醉时,观察有无漏气现象,麻醉机废气排气管应连接到缓冲间或室外,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程度。

    2.3.4  手术中使用电刀要同时使用吸引器  以便把使用电刀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异味气体和烟雾吸走,以减少污染降低手术人员的危害程度。

    2.4  物理因素预防对策

    2.4.1  现代化的手术室应设置防X射线穿透的手术间  无防X射线穿透条件的手术间可订制多块可动铅板作隔离X射线屏障。参加手术的人员在X射线操作或做激光手术时,应穿铅衣、带防X射线和激光的防护面具,妊娠期间避免接触X射线。

    2.4.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工作人员禁止在手术间大声喧哗或奔跑,禁止携带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入手术间。(2)电器仪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整理手术器械、用物时动作要轻、稳、准,各种手术推车、器械台的轮子要使用多方向可转动的静音轮子。

    对手术室环境污染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及各级医院应引起普遍重视,不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霞,苗兴丽,陈云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齐鲁护理杂志,2003,9(6):480-481.

    2  李玉环.护士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研究.现代护理杂志,2003,9(2):114-115.

    3  淡莉,邵继红.增强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3,7(14):2156.

    4  王禹元.化学消毒剂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596.

    5  李娟.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几种方法.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25.

     作者单位: 257034 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葛冬梅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