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心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阐述了心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重点,通过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也促进了我们护士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进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关键词】心内科。心理护理。体会心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阐述了心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重点,通过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也促进了我们护士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进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心内科;心理护理;体会

    心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  心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1]

    1.1  焦虑  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患者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

    1.2  轻视  有些患者疾病发作后症状不明显,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绝对卧床休息认识不够,导致轻视心理。

    1.3  恐惧  患者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患者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

    1.4  预感性悲哀  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

    1.5  绝望  内科慢性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  护理要点

    (1)接待患者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准确,使患者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2)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说明疾病的诱因及相关注意事项,引起其重视。(3)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既可能消除顾虑,又能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4)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5)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消除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要经常深入病房,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处理。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心内科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沈宁,刘华平.内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计划.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227.

   
    作者单位: 266555 山东青岛,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丁桂伟,刘俊英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