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皮肤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乳腺癌手术后的放射治疗是利用辐射能对生物组织作用后的临床效应来治疗乳腺癌[1],对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具有现实意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0年12月~2002年10月对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预防知识的宣教和精心护理是减少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皮肤反应:Ⅰ度36例,Ⅱ度20例......

点击显示 收起

  乳腺癌手术后的放射治疗是利用辐射能对生物组织作用后的临床效应来治疗乳腺癌[1],对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具有现实意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0年12月~2002年10月对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预防知识的宣教和精心护理是减少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均为女性,年龄29~79岁。皮肤反应:Ⅰ度36例,Ⅱ度20例,Ⅲ度2例,12例无皮肤反应。

  1.2  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RIMUS-M型全数字化控制双光子直线加速器直接照射手术区域皮肤,单次剂量、总剂量、时间分割及照射范围根据肿瘤性质、手术方案和患者的全身情况决定。该机器射线输出稳定性好,分布均匀,定位准确,能量高而范围宽,能使肿瘤得到最佳治疗效果。本组病例均采用常规照射,每周5次,疗效5~7周,单次剂量最大200cGy、最小180cGy,总剂量最大5600cGy、最小5100cGy。

  2  放射性皮肤反应的观察

  放射性皮肤反应按皮肤损伤区的病理变化分4度[1]。Ⅰ度为照射野局部皮肤潮红,称为放射性红斑反应;Ⅱ度局部皮肤干性脱皮、瘙痒;Ⅲ度亦称湿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照射区皮肤组织水肿及炎性浸润,出现水疱,表皮渗液,表面脱皮;Ⅳ度则发生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糜烂,并有恶臭味。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患者因乳腺癌术后自我形象改变造成心理和生理痛苦,出现不同程度的绝望、恐惧、焦虑情绪,对于放疗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患者拒绝治疗,延误治疗时间,影响疾病的恢复。本组6例患者一开始就不接受治疗。护理人员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射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讲解放疗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并介绍同种疾病的病友与之交流,以减轻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饮食护理  合理的营养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保持白细胞水平,促进正常组织的修复,减少放射性反应的发生,因此营养知识的宣教也是至关重要的。放疗后,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指导患者少量多餐,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以免造成雌激素水平增高,影响治疗效果。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放疗后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减轻放疗反应。本组1例因营养状况而暂停治疗。

  3.3  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预防[2]  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最关键环节。本组70例在放疗前进行群体式放疗知识讲解和演示,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解除存在的问题。告知患者保持照射野标志清晰,对标志模糊的患者,及时联系医生描画清晰,避免照射错位影响治疗效果;进入放疗室前取下金属制品,如义齿、耳环、项链等,以免增加放射线的吸收,加重皮肤损伤;患者宜选用柔软、宽松、吸水性强的棉质内衣;保持照射区皮肤清洁、干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要注意皱褶处皮肤的保护,防止湿性皮肤反应的发生,局部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擦洗,禁用肥皂、碘酊、乙醇及刺激性消毒剂;不可外涂化妆品,照射区皮肤不可贴胶布,局部禁用热水袋;外出时防止日光直接曝晒。

  3.4  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处理  Ⅰ度、Ⅱ度皮肤反应的患者不需要停止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2周,症状可自行消失,但必须采取保护性措施,严密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以防程度加深。对于皮肤瘙痒者,应分散其注意力,嘱患者用温水软毛巾擦洗局部皮肤,不能用手抓或撕脱局部皮肤,给予无刺激性软膏外涂。Ⅲ度和Ⅳ度患者立即终止放射治疗。本组2例发生Ⅲ度皮肤反应,分别在停止放疗后5h和8h出现水疱,即在水疱下方消毒,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后,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尽早静脉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疱稍微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2%龙胆紫,并给予纯维生素E滴剂、维生素B12、抗生素和利多卡因的混合软膏外涂,现配现用,每日3次,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

  4  讨论

  据文献报道,乳腺癌术后有选择性地给予放射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疗不仅杀伤肿瘤细胞,还能损伤正常组织,可使放射野毛细血管发生反射性扩张,淋巴回流障碍,局部形成充血性反应,出现红斑,严重者导致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3],即为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严重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又是致使乳腺癌术后放疗中断或失败的重要原因。本科对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放疗,由于重视保护措施的宣教,在放疗过程中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Ⅰ度和Ⅱ度患者通过精心护理,没有影响放射治疗,在放疗结束2周后放射性红斑、脱皮症状消失,皮肤完整,与正常肤色接近。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手术及个体情况、确定的照射范围、照射剂量和照射疗程制定护理计划,加强放疗知识宣教力度,强调积极预防是减少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重要环节,使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正确对待放射治疗,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燮渊,俞受程,曾狄闻.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25.

  2  张惠兰,陈荣秀,郝希山,等.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5-155.

  3  李佩文,周丽琰.乳腺癌综合诊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77.

  作者单位: 315010 浙江宁波,宁波市第二医院

  (编辑:丁剑辉)

作者: 王芳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