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内镜介入治疗胰胆疾病术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我科于2001年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以来对胰胆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资料表明,该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手术方式,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术后并发症,胰腺炎1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术前护理2。...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2001年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以来对胰胆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资料表明,该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手术方式,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2001年7月~2005年12月行ERCP 187例次,男92例次,女95例次,年龄28~92岁。其中诊断性ERCP 45例次,胆总管取石术167例次,食管支架置入术21例次,胆管引流术30例次,手术均顺利。术后并发症,胰腺炎1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内镜下胰胆疾病的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患者和家属都缺乏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关心患者,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步骤,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解除思想顾虑,消除不安心理,从而取得最佳的配合提高手术成功率。

  2.2  术前准备

  2.2.1  患者准备  术前3天不行胃肠钡餐检查,当天禁食水8~12h,术前注射解痉剂山莨菪碱10mg或阿托品0.5mg,镇静剂安定10mg,采用1%地卡因麻醉直至咽部感觉麻木。

  2.2.2  物品准备  十二指肠镜设备一套,包括显示器、录像机、光源、电凝器及吸引器,将各机器的电源检查好、接好备用。导管、导丝、造影剂等。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下床活动,动态监测血压、心率、体温,术后3h及次日晨空腹监测血、尿淀粉酶与血象,根据患者情况暂禁食12~24h,如患者无发热、腹痛及血尿淀粉酶正常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带有鼻胆管的患者,应保持咽喉部卫生,并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保持管道周围的清洁干燥,漱口1~2次/d,并观察大便颜色,如出现黑便,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安装金属支架者术后进食要求坐位,细嚼慢咽,避免冰冷食物,进食完毕可饮用温开水以清洁管腔。

  3.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2.1  术后胰腺炎  是ERCP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9%[1]。发生原因:大剂量造影剂注入压力过大,胰管内反复插入导管或导丝[2,3]。术后观察患者有无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伴有上腹部胀痛、局部压痛,要给抑酸、消炎、输液等治疗。症状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后停药。本组病例中12例胰腺炎,其中4例血淀粉酶值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但无腹痛、腹胀和发热,经药物治疗,72h内降至正常;8例出现轻型胰腺炎,经抗感染、善宁等处理,7天后血淀粉酶下降,无腹痛、腹胀和发热,症状改善出院。

  3.2.2  上消化道出血  常发生于EST术后,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5%,较大量出血发生率为1.9%,死亡率为0.1%,其原因为切缘凝固不足,从小切口强行拽拉过大结石,乳头血管变异等因素[4]。应监测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随时观察腹痛情况及腹部体征,有无呕血、黑便并记录大便颜色、次数、量、性状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本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因鼻胆引流管引起,拔管后出血停止。1例术后第2天排黑便200ml,无明显不适,经止血、对症治疗7天后痊愈出院。

  3.2.3  穿孔  观察患者有无剧烈腹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弱或消失,必要时行腹部摄片检查,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本组未发生穿孔。

  3.2.4  胆管感染  原因:(1)器械污染,向胆管内注入过量造影剂;(2)恶性梗阻;(3)胆管引流不畅或支架引流不畅;(4)胆管支架引流范围小于全肝40%;(5)EST时未能将胆管、胰管段完全切开,切口过于水肿,胆管内结石未取净甚至嵌顿;(6)胆囊炎发生与导丝误入及胆囊颈部结石有关[5],轻者畏寒、发热、黄疸加深并伴腹部胀痛,重者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一旦发生,应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采取有效的引流措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本组无胆管感染。

  【参考文献】

  1  Chen YK,Foliente RL,Santoro MJ,et al.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induced pancreatitis:nicreased risk associated with nodilated bile ducts and sphe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Am J Gastroenterol,1994,89:327-333.

  2  Frecman M,Nelson D,Herman M,et al.Pancreatitis from endoscopic,sphinterotomy[ES]:a prospective,multicenter,30day study.Gastrointest Endosc,1994,40:A375.

  3  Vandervoot J,Tham T,Roston A,et al.Prospective anai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ancreatitis afte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RCP.Gastrointest Endosc,1996,43:400.

  4  张啸.十二指肠镜术.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6.

  5  刘晓敏,唐建光,苏艺群,等.ERCP检查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措施.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0):1238-1239.

  作者单位: 100007 北京,北京市第六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朱兆耘)

作者: 刘化芹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