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对注射液配制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注射液的使用占据了住院患者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注射液的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1异常药物反应某日,晚班护士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液体配制,发现在用0。第2日,晚班护士配制液体时重复出现上述现象。...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注射液的使用占据了住院患者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注射液的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现报告并分析如下,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异常药物反应

  某日,晚班护士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液体配制,发现在用0.9%氯化钠溶液加入到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玻璃瓶中溶解时,产生可疑不溶现象(部分瓶中呈现半流体状态,部分瓶中出现浑浊,且不澄清)。当即给予停用当次批号,并上报药械科。第2日,晚班护士配制液体时重复出现上述现象。并且在加入0.9%氯化钠溶液后呈现絮状沉淀。药械科给予停止使用、暂时封存处理。

  2  原因分析[1,2]

  2.1  输入液体质量  大批量注射用液体经质检合格出厂,但因生产条件不尽相同,贮存的环境不当可致发霉长菌。加药后放置时间过久,药物可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也就越易增加污染的机会,加药后室温过低也会使药物在低温析出。由于注射用液体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不溶微粒引入,造成注射液配制过程中出现浑浊、变质。

  2.2  药物容器的开启与消毒不当造成的污染  粉针剂玻璃瓶开启铝盖方法不正确,消毒不彻底,使液体中进入胶塞微粒或混入其他污染物的机会大大增加;切割安瓿时局部产生的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使得液体中进入杂质的机会增多。

  2.3  加药针头穿刺瓶塞的污染  加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及针头大小与液体污染的程度有关。垂直进针容易将针头截面切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尤其是多次进针后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大,凹凸不平,易贴附灰尘、杂质,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粒子随针头进入注射液中造成二次污染。

  2.4  加药注射器以及环境空气的污染  加药注射器放置的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注射器针头越大污染率越高;此外,在进行输液配制时,治疗室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注射液的质量也有直接影响。

  3  注射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3.1  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器具关  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有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用手轻轻挤压塑料袋看有无漏气现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3.2  加强无菌观念,改进操作方法

  3.2.1  改进加药进针方法  将液体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

  3.2.2  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枚针头,以减少瓶塞穿刺次数,可减少瓶塞微粒和空气中悬浮微粒的污染。

  3.2.3  一人一具  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坚持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

  3.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3.1  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静脉输入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

  3.3.2  加强查对制度,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配制前检查药物的质量、批号、规格,检查输液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液体名称、有效期、澄明度;根据药物的配伍禁忌,有计划的安排输液顺序,确保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秀金.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36-637.

  2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0-188.

  作者单位: 1 844900 新疆叶城,解放军18医院药械科

       2 835000 新疆伊犁,解放军11医院药剂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杨军张丽梅吴永新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