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5期

对50例患者围手术期间心理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心理的治疗手段。作为手术室护士,对将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是对手术顺利进行,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我院手术室对50例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的心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外科手术病例50例,男3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心理的治疗手段。作为手术室护士,对将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是对手术顺利进行,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我院手术室对50例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的心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外科手术病例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30~78岁,平均58.5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初中27例,高中10例,大专以上8例。病种分别有前列腺增生11例,泌尿系统结石14例,胃癌9例,胆囊结石16例,疝6例。

    2  方法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

    2.1  术前交流  根据手术通知单,确定手术日期,选择有一定语言交流能力的护士,担任巡回护士,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来到病床旁边,同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介绍手术日期,有关手术室环境、参加人员等。从交谈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通过交流使患者对手术室有初步的了解,对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让患者在手术前晚上休息好,避免过分紧张。测定患者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等,了解患者目前的生命活动状态,简要介绍一下术后可能不适感,如留置导尿管、造瘘管引起不适,让患者有思想准备。

    2.2  接送患者  术前早晨,尽量和勤务员一起接患者,如时间不允许至少在电梯口迎接,微笑着与患者交谈,了解一些术前准备情况,术前晚上休息如何等。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如有贵重物品带入,及时交于患者家属或妥善保管好。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随时出现在患者面前,询问患者的感受,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以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在做各项术前准备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刺激性声响,给患者捆绑约束带时应向患者介绍其作用。术后送患者回病房,保护好各种引流管,不使其脱落,并仔细、耐心地同患者家属作好交代,72 h内进行2~3次随访,告诉患者手术顺利,病灶已切除,讲述一些常见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和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对某些手术使机体功能有一定影响的患者给予同情关心,勉励其面对现实,消除心理负担。

    3  护理体会

    3.1  从“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  手术室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首要目的和意义是缓解围手术期患者的不安与恐惧,以及帮助维持最佳的身心状态[2]。患者由于经受长期的疾病折磨,对医务工作者有着不信任的感觉,到手术室后,护士又忙于术前的准备工作,把患者置于一边,使患者心理产生一种极度恐惧感。手术室护士术前的前一天,要到病房访视,术晨笑脸迎接患者,术中随时给予关心,通过语言交流给予安慰,细心地解释,鼓励关心患者,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取得圆满的成功。

    3.2  术前随访  通过术前随访,解释患者心中的层层疑虑,缓解其不安与恐惧,主动传递给患者大量的信息,从而纠正其潜在的认识缺乏。

    3.3  灵活运用交流技巧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交流技巧,由于信息传递主要通过患者的视、听、触及护士的姿态等而传递的。所以与患者交流时注意环境、声调、语速、用词、神态等。交流时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交流的方法应区别对待,无论哪种患者,都应鼓励患者提问,充分了解患者所需信息,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让他明白,医务人员将随时为他提供有关信息,以便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3.4  提高心理护理水平  参与心理护理人员,如有条件最好经过专业培训,利于护士在随访过程中,内容规范化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护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个体知识结构及其运用语言能力。资历越浅,经验不足的护士越易因紧张而在交谈中词不达意或遗忘要表达的内容。

    3.5  影响心理护理的其他方面  虽然在理论上已实现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但由于多年功能制护理影响,在许多患者的眼里,心理护理仍旧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在进行自我介绍后,几乎所有患者都不明白巡回护士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往往导致巡回护士尴尬和解释困难。因此笔者考虑是否采用一些其他方法,如先可以书面材料,在患者有所了解后,巡回护士出现在患者面前,患者就会有一种熟识感,患者可能十分乐意向护士倾诉自己的不安与疑虑,患者的积极反应与配合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热情与信心。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较大,每个护士每天参加2~3台手术配合,同时对每个患者术前术后看望,随访时间较长。因此心理护理实施对象只能有选择性地开展。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手术室心理护理缺乏连续性,许多问题及护理措施应与病房的护理相接轨,这样才能对患者实施较完整的护理,这些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陆斐,胡福山.护理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52.

    2  傅艳,刘兆君,郭晶颖,等.日本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2):49-51.

     作者单位: 202150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

   (编辑:丁剑辉)

作者: 俞柳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