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5期

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46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康复护理及疗效随访,评定颈部及四肢的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分析46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有效的心理沟通及专科护理、跟踪随访、康复指导。结果46例颈椎病患者顺利通过围手术期,随访8个月~2年,患者颈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46例颈椎病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康复护理及疗效随访,评定颈部及四肢的功能康复情况。方法  分析46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有效的心理沟通及专科护理、跟踪随访、康复指导。结果  46例颈椎病患者顺利通过围手术期,随访8个月~2年,患者颈部及四肢功能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根据颈部手术的特殊性及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程序化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及远期随访、康复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及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颈椎病;围手术;护理;康复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继发颈椎稳定性失调,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依次多见于C5~6、C6~7、C7~T1,患者均感颈部不适、颈肩肌紧张、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并触电样麻木,手握力减退,精细动作失调,有步态不稳,似踩棉花样的感觉,同时伴不同程度感觉障碍,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因此,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基本原因;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也可引起颈椎病,而损伤则可诱发、加速、加重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伏案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诱发或加速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临床上对诊断明确、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或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性加重经CT、MRI证实有压迫症状应尽快手术治疗。现就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作一综述,以便于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通过对46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护理及疗效随访,较好地改善了颈部及四肢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4岁。颈前路术式31例,颈后路术式15例。其中自体取骨植骨13例,包括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多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者,行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C3~4椎间盘摘除加后纵韧带骨化灶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2  护理

    2.1  入院后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  包括介绍病区环境、疾病相关知识及同种疾病治疗情况。颈椎病患者病程长,需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加上颈部手术的特殊性,患者除了害怕疼痛外,更重要的是担心手术安全及效果;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根据患者的心态,可请手术治愈的颈椎病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术中无痛、术后止痛方法及康复情况。医护人员应详细反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对本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消除恐惧情绪;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2  手术前配合训练、准备及护理  (1)枕颌带牵引:缓解颈肩肌痉挛,减轻颈椎管压力及颈脊髓的压迫。并随时观察病情,确保牵引效果。(2)入院后戒烟,预防感冒,避免咳嗽导致手术后伤口疼痛、颈椎活动而影响手术效果;减轻气管炎症,避免排痰不畅可能出现窒息危及生命。(3)术前一周配合训练:颈前路术式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因术中长时间处于仰卧伸颈位,将气管拉向一侧才能更好地暴露椎体,利于手术操作。颈后路术式练习俯卧位,术前练习5天,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每日2~3次,每次30 min,以适应术中耐受性;教会患者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训练床上排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排便不习惯;床上训练移动躯体,更换体位,下床方法,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肌力减弱或丧失,也为术后下床活动做准备;选择卧、立均合适的颈托,并教会正确使用方法。(4)配合医生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及身体状况;术前一日交叉配血,遵医嘱做药敏试验。(5)术前常规备皮,洗澡更衣。颈后路术式备皮范围:剃头,头顶至肩胛下缘,左右过腋中线。颈前路术式备皮范围:上至下颌缘,下至双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男性患者剃胡须。取骨植骨者备会阴及双髂部,上至肋缘,下至膝关节,前后过正中线。(6)术前一日晚排便或灌肠后禁食,术晨禁饮6 h;术晨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护送入手术室前协助患者解小便,取下义齿、发夹、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送入手术室应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7)备好麻醉床单位,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挂钩、点滴挂钩或架,血压计或监护仪,气管切开包等。

    2.3  术中的配合及注意  手术室内调节合适温湿度,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熟练配合医生手术,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开始前及结束前和结束后均要清点好各种器械及术中用物;术毕包扎好切口敷料,连接好引流管并牢靠固定。

    2.4  术后观察及护理

    2.4.1  术毕安置与交接  术毕安置患者于监护病房,严格交接生命体征、各种管道及皮肤受压情况。颈前路注意患者枕部、颈背、骶尾、双足跟皮肤受压情况;颈后路注意患者的鼻部、面部、双侧胸大肌肋缘、双髂前上棘、双膝关节皮肤受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值班医师及护士长。

    2.4.2  体位  术毕回病房佩带合适颈托,颈前路术式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躯干连同头部抬高10°~15°;颈后路术式取仰卧位,一般去枕平卧3个月;肥胖、体重者为防引流不畅压迫神经的危险,多以侧卧位为佳,颈面部垫枕与肩高一致;翻身时保持头颈与躯干一同转动。

    2.4.3  监护与观察  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尤其是高位颈椎手术后,应特别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重点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和有无缺氧表现,如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憋气等,并根据监测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确保呼吸道通畅及输氧效果,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影响通气功能,手术刺激脊髓而致脊髓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待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检查结果相比较,听取患者主诉,检查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各种生理反射及皮肤感觉变化,观察手术疗效,若有异常变化,如有感觉运动减退甚至消失,应高度警惕术中损伤脊髓可能,立即向医生汇报积极救治。

    2.4.3.1  颈前路于术后注意事项  颈前路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1~2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肿胀,注意颈部有无增粗,发音是否改变,及时观察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表现。因喉返神经损伤及颈深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深部血肿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多见于手术当日12 h内[1],若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线头滑脱,加上骨质侧面难以止血,均可于术后渗血,形成深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临床表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唇绀、鼻翼煽动。引流液为鲜红色,引流量增加,常提示活动性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立即拆除缝线,排除积血,解除压迫,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待呼吸情况改善后送手术室进一步处理。

    2.4.3.2  颈后路手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有无脑脊液外漏情况,引流液为清澈淡红色,应予以重视。如颈椎管狭窄,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有可能因蛛网膜完整而硬膜缺损而无法识别引起撕裂,发生迟发性脑脊液漏[2];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切开探查者,临床所见脑脊液外漏一般在术后3~4天发生,应予重视;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改为俯卧位、正压引流或拔出引流管,加大抗生素用量,局部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防止感染。必要时手术修复。颈后路术式还应注意术后引流不畅,形成较大的血肿压迫脊髓,术后定时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四肢麻木,能否自主活动并与术前相比较,倾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4.4  术后各管道的护理  遵医嘱给氧,提高血氧度,观察给氧效果,给氧时间超过24 h应常规更换湿化瓶、给氧导管、鼻塞,停给氧遵医嘱;伤口引流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性质,一般24~48 h拔引流管或遵医嘱;准确记录尿量,拟视血容量随时调节输液速度。

    2.4.5  颈托应用及护理  颈椎术后即佩带颈托,托扶颈部,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帮助恢复功能,提高疗效。睡眠时也勿随意取脱[3];术后佩带颈托一般3个月,去除颈托需常规行X线片复查示植骨融合后方能去除。术前必须选择合适的颈托,让患者立、卧试戴均合适,便于术后适应佩带,预防术后并发症,所以护士应详细讲解颈托的佩带、脱取、使用、保养等方法,并要求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复述且能在护士指导下正确操作。佩带颈托松紧适宜,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过松影响制动效果,过紧颈托边缘易压伤枕骨处皮肤,并影响呼吸;颈托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因其材料为优质泡沫,吸汗性能差,故颈托内应垫棉质软衬垫,以利于汗液吸收,每日更换内衬垫1~2次,确保颈部舒适、清洁;佩带颈托期间,保持颈托清洁,必要时用软刷蘸洗洁精清洗干净,毛巾擦干,置阴凉处晾干;加强颈部皮肤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佩带颈托期间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协助并教会家属定时检查颈托边缘及枕部皮肤情况,并定时按摩。

    2.4.6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定时轴位翻身,轻叩背部,术后平卧2~4 h后,在颈托制动下,按每2 h轴位翻身1次,侧卧时枕头高度同一侧肩宽;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皮肤压疮及呼吸道并发症。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预防伤口感染。

    2.4.7  药物应用情况  遵医嘱准确、及时、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脱水剂。

    2.4.8  饮食护理  术后第一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1周后视病情改为普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促进康复。

    2.4.9  拆线时间  颈前路术式一般5天拆线,颈后路术式一般12天左右拆线,髂骨取骨处11天左右拆线;一般拆线后即行去除颈托颈椎拍X线片,但颈椎保持不活动,拍片后即刻带上颈托。

    3  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当日即可开始肢体关节主动、被动功能训练。

    3.1  被动锻炼  按摩双下肢腓肠肌,由上至下,每天2次,每次30 min。

    3.2  主动锻炼  (1)双手握力和手指伸屈练习:用力握拳,手握各种物体,如小皮球、握力器等,揉转健身球,练各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每天2次,每次15~30 min。(2)肢体关节练习:腕关节伸屈、旋转;肘关节伸屈;肩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背屈;每天3次,每次30 min;手功能协调训练,如穿针、系衣扣、拿筷子等。(3)深呼吸,吹气球练习,每天2次,每组10~20下。(4)下床时间:一般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或遵医嘱选择下床时间,先抬高床头取半坐位,若无头晕不适,可由护理人员搀扶下床活动。

    4  出院指导

    4.1  出院护送  防止颈部外伤,尤其汽车急刹车时的惯性原理致颈部前后剧烈活动,导致损伤,所以出院乘车回家需平卧为妥;如无法平卧,取侧坐位。

    4.2  头颈的位置与制动  术后继续佩带颈托3个月,保持颈托清洁,松紧适中,内垫小毛巾或软布确保舒适,防皮肤压伤;始终保持颈置中立位,平视前方,卧位时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保持颈椎正常曲度;禁止做低头、仰头、旋转动作;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看书报、防颈部过度疲劳;避免枕高枕,保持颈部功能位,有利于康复,特殊情况遵医嘱。

    4.3  锻炼  继续住院期间锻炼方法,并循序渐进,加强肢体及各关节的锻炼,保持正常肌力,加大关节活动度。术后8周开始在颈托保护下做项背肌的抗阻训练,每次用力5 s,休息5 s,每组做20~30次,每2 h做1组,持之以恒,促进颈部肌肉血液循环,防止颈背肌失用性萎缩。

    4.4  复查  一般要求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如伤口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及时复诊,3个月后6个月复查1次。

    4.5  出院后注意事项  (1)6个月后可恢复工作,工作中注意不能长时间持续屈颈,保持颈椎正常曲度防复发;术后3个月内禁抬重物。(2)出院后若工作单位、地址、电话有变更时,应及时通知住院病区,以利定期随访。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而有效的科普宣传,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的坐姿、适当的颈保健操训练可延缓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或脊髓型颈椎病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手术治疗为首选,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治疗、功能康复,程序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贯穿于全程。术前有效地沟通是让患者主动配合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及功能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而手术的成功与术前完善准备训练、术中配合娴熟、术后细心观察护理及科学的功能训练息息相关。术后早期有效、科学的功能锻炼,把握锻炼的时机、强度、幅度、循序渐进及个体化指导锻炼的原则,以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及时指导调整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并督导持之以恒,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30-339.

    2  杨述华.实用脊柱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897-898.

    3  王大清,陈列平,何瑾云,等.颈椎术后患者应用可调式颈托的护理.现代护理,2006,5:468-469.

   作者单位: 448000 湖北荆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Ⅱ科

  (编辑:宋  晓)

作者: 舒武兰,张静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