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6期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同时术后再出血的患者也较为常见,对此笔者从护理角度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病情观察的敏锐性,以便及时发现及早处治,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量减少和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诱发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的出现。1护理措施1。1评估病情加强预见性观察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术中详细情况,以便对病情有基本评估。做好术......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它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自从我院开展了内科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后,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同时术后再出血的患者也较为常见,对此笔者从护理角度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病情观察的敏锐性,以便及时发现及早处治,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量减少和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诱发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的出现。

  1  护理措施

  1.1  评估病情加强预见性观察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术中详细情况,以便对病情有基本评估。做好术后第一次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的监测等(后半小时监测1次)并记录,以利进行病情动态观察对比分析。观察意识、瞳孔变化,是判断病情轻重和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呼唤和给予刺激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对瞳孔大小、形状、光反射严密观测,一旦有异常改变立即报告医生。如护理观察中发现意识状况改变,有加深之趋势;患者病情曾一度有好转,意识障碍减轻或神志基本清楚,后又渐渐转变成反应迟钝、神志不清;或有不同程度术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减弱,应报告医生行CT复查证实颅内有无再次出血。

  1.2  保持术后血压稳定,避免发生再出血  术后血压波动大或急剧增高是发生再出血的重要原因,故监控血压尤为重要,况且术后72 h内为脑水肿高峰期,病情尚不稳定,尤其用降压药物时观察效果,用硝酸甘油和立其丁时,随时调节泵入量,设置5~15 min监测血压1次。可进食者或有胃管者改用口服降压药。维持血压在140~160/90~100 mmHg,不宜过度降血压,否则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组织广泛的缺血、缺氧性损伤,不利脑功能恢复。

  1.3  有效控制高热,减少再出血诱因  高血压脑出血多累及丘脑下部可致高热发生。体温38.5 ℃~40.0 ℃,给予物理降温、冰盐水加阿司匹林保留灌肠,尽量控制体温在37 ℃以下,对中枢性高热患者采用冰帽冰毯降温,实施亚低温疗法,冰帽持续应用保护脑组织,并做好减轻脑水肿的护理,保证脱水药物的快速输注,观察尿量了解脱水降颅压效果及肾功情况。

  1.4  加强肺部护理,预防感染和低氧血症亦是预防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为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有效通气量,可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持续吸氧SpO2监测,q2 h翻身叩背1次,头部制动,持续气道湿化每昼夜不少于200 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及时吸痰,要注意自上而下旋转吸痰,不可在气道内反复上下抽吸,以免损伤气管黏膜,调节合适的负压300~400 mmHg,每次吸痰持续时间不宜超过15 s,也不可引起剧咳、发绀,头部不可过分抬起摆动、同时观察监护仪显示SpO2数值,如荧屏上持续出现心率增快或不整、呼吸不规则、SpO2下降应停止吸痰,并给予高流量吸氧,待症状改善后再行气道内吸痰。吸痰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最为重要,先吸气管内再吸气管外痰液及口、鼻腔分泌物,不可重复使用,一次1根。

  1.5  避免躁动引起颅压增高  对术后躁动、癫痫发作的均应及时排除原因和应用镇静和抗癫痫药物,并施于安全防范措施(如约束带、床栏等),防止脑缺氧、脑水肿加重,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1.6  做好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头部引流管一般放置3~5天再拔管,最长者放置达16天,因此对引流管的护理特别重要。防止打结、扭转、拔脱,检查是否通畅,可用一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另一手由内向外挤压引流管,这样可把凝固的小血块挤掉。对侧脑室或血肿腔置引流管的患者,除注意防管脱落、保持通畅、预防感染外,重点观察每日引流量、颜色。颜色鲜红,提示脑内有继续出血的可能,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处治。床头可抬高15°~30°,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减轻脑水肿,减少引流液的分泌。拔管后注意伤口敷料的干燥,合理安排20%甘露醇静滴降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以免颅内压过高,脑脊液从未愈合伤口处渗出。不利伤口愈合,增加颅内感染体会。

  2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发生再出血进一步加剧脑继发性损害,严重影响预后,导致病死率和病残率增高。因此,笔者应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护理水平,提高慎独修养,严密观察病情,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尽量避免诱发再出血的因素产生。为了术后护理工作的需要,护士应了解手术过程,结合患者的整体状况,做到观察有重点,加强预见性护理。术后早期血压不易控制,且处于脑水肿急性期,应勤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术后血压骤升会引起脑内小动脉痉挛,以致术中被止血的小动脉再次破裂出血,故术后血压监控尤为重要,静脉用降压药应精心调整,控制降压幅度保持血压稳定,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术后高热增加脑耗氧量,加重脑缺氧;术后躁动、癫痫发作亦加重脑缺血缺氧,致脑水肿加剧,这些因素均可促发再出血,故可用适量的镇静药,并用冰毯冰帽亚低温疗法,保护脑组织。在实施气道护理时易诱发再出血的高危因素为非科学的气道内吸痰操作,由于反复多次对气道刺激和黏膜创伤,可致严重缺氧甚至低氧血症发生,导致平均动脉压增高,加重脑水肿,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骤然增高,促发再出血。故应讲究科学的气道内吸痰和气道管理,可有效地减少和避免诱发再出血因素出发现。通过上述临床护理分析,加深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预防再出血并发症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单位: 274600 山东鄄城,鄄城县人民医院

  (编辑:陈  沁)

作者: 黄伟,赵效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