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7期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所以体现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在提高治愈率上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向大家介绍几点护理体会。疼痛放射到腰背部,左上肢、左肩部、无胸闷、胸痛,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此病发病危急,死亡率高,若及时抢救,症状易缓解,多数死于合并症或再复发。所以体现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在提高治愈率上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向大家介绍几点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患者,发病时,胃部疼痛,给予多种胃药治疗未缓解,疼痛逐渐加重,难以忍受。疼痛放射到腰背部,左上肢、左肩部、无胸闷、胸痛,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抢救治疗和有计划的护理,患者均得以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它能改善缺血区的无氧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能量储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再复发率,有助于心肌功能的尽早恢复。急性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2周左右,解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可适当应用安定等镇静剂,2周后在床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4周后可在室内行走。

    2.2  吸氧的必要性  给予间断吸氧、氧流量为3~5 L/min,或低流量持续吸氧。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防止梗死面积继续扩大,有助于心肌梗死面积的缩小。

    2.3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嘱患者每天按时服药、输液、不擅自拒绝治疗,要服从医生、护士的指导,不能自作主张下床活动。护士要使患者从根本上认识到服从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  严密监测血压  血压是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重要指标,在急性期24 h内,应每2 h测量1次,血压的升降对药物进入体内的浓度和速度有指导作用,同时也可观察病情的平稳度。

    2.5  保持大便通畅  因为便秘使排便用力可诱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排便动作实际上包含着一系列的生理刺激,为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心脏负荷增加等。所以,一定要适量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按时排便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使用缓泻剂时要严格剂量,因为大便次数增多可增加心脏负荷。

    2.6  注意观察尿量  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来说,单位时间尿量的多少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指标,它可以提示休克的程度及肾功能的情况,尿量是观察病情的稳定的可靠指标。

    2.7  加强生活护理  急性期患者的进食、洗漱、大小便等都要别人帮助,对卧床时间较长者应作适当的肢体被动运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褥疮的发生。

    2.8  加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护理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心肌梗死急性期过后,心理护理的地位更为重要。要避免一切不良的有害刺激,保持情绪稳定。不良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它可使血中的血小板数目增加,血清胆固醇的甘油三酯浓度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心肌代谢所需的耗氧增加,诱发冠心病。其次,做好恢复期及出院的心理护理。归纳以下几点:(1)告诉患者出院后,要按医嘱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可根据自身感觉情况增减活动量,随身携带心脏病的急救药物,定期回医院检查;(2)加强自我心理护理,凡事不要争,要学会自我控制,放慢生活节奏;(3)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因小事而发怒,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过于欣赏自己的能力;(4)要注意融洽和团结周围的人,使自己的心情舒畅,这样就能使病情稳定,逐步恢复健康,以避免病情的加重,防止复发。

作者单位: 154104 黑龙江鹤岗,鹤矿集团总医院南山分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李秀花,孙相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