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7期

右手指再植术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损伤后手术后的功能重建,也为医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右手的功能恢复,在人体的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1一般资料本组178例,其中左手67例,右手111例。2护理2。...

点击显示 收起

  从陈仲伟(1996年)首例断指再植成功后,显微手外科在我国获得了极大的突破。10指断离再植成功者目前所知已有20多例。手指再造与手部大创面修复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损伤后手术后的功能重建,也为医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右手的功能恢复,在人体的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8例,其中左手67例,右手111例;单指78例,多指100例。

    1.2  致伤原因  机器轧伤165例,刀伤8例,事故3例,烫伤2例。

    1.3  损伤类型  开放性损伤173例,闭合性损伤5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离断指保存  将离断手指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包裹3~5层并装入塑料袋内,袋口扎紧,以防冰水进入,再把塑料袋放入装有冰块的冰袋内,周围温度在2 ℃~4 ℃为宜。

    2.1.2  急诊处理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生命体征情况,如全身情况稳定,即送摄X片,配血及必要的化验等检查。

    2.1.3  手术  连同离断指体送手术室施行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熟悉观察指标  皮肤温度:再植指体的皮肤温度为33 ℃~35 ℃。皮肤颜色:再植指体皮肤颜色应红润。肿胀程度,用“十”表示。毛细血管返流指标:指压皮肤后,皮肤毛细血管充盈。在数秒内恢复。

    2.2.2  血管危象及护理  动脉危象:表现为肢体苍白或深灰色,指温下降,无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指端切口不出血。应找出原因,予以消除。若室温低,应立即升温。若因疼痛所致,应注射镇痛剂。若上述无效,准备手术探查。静脉栓塞:表现为指体由红润变为紫红色或暗红色。指温下降,指腹张力明显升高。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消失,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流出暗红色血。凡单纯切割伤、电锯伤,术后第3天后发生静脉栓塞且局部无感染,应于探查。绞轧性挤压伤,可用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滴注肝素法。

    2.2.3  预防血液循环危害的护理  适宜室温:在24 ℃~26 ℃,相对湿度60%~70%,可在右患肢上方用烤灯照射。体位要舒适。患指略高于心脏,以利静脉、淋巴回流,平卧10°~14°。妥善制动,止痛,病房内禁止吸烟。做好心理护理:以周到的服务,熟练的技术,耐心的解释,亲切安抚减轻病人的紧张,消除其悲观情绪。

    2.3  再植术后功能康复

    2.3.1  护理措施  早期康复:术后3周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感染为软组织愈合创造条件,可行超短波,红外线理疗,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促进伤口一期愈合,未制动的关节可作轻微的伸屈活动。中期康复:术后4~6周开始,重点是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肌腱粘连及肌肉萎缩,期骨折端愈合尚不牢固,应以主动活动。练习患指屈伸、握拳等动作。被动活动时动作要轻。并对截指部位妥善保护。后期康复:术后6~8周开始,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软化瘢痕,减少粘连,加强运动和感觉训练。

    2.3.2  常用方法  理疗:局部磁疗,蜡疗,超短波理疗,红外线照射,骨创伤治疗仪。中药熏洗。体疗: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按摩等。被动活动各关节,以增加关节活动度。主动活动应以日常生活需要出发来进行。如练习分指,对指活动,增加肌力或改进手指变形,可采用握力器,分指板和矫形器练习。作业练习:如捏球、拣玻璃球、旋转健身球、编毛线、写字、绘画等。

      作者单位: 214400 江苏江阴,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夏  琳)

作者: 钱亚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