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0期

伽玛刀治疗32例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伽玛刀治疗32例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pdf)临床上脑转移瘤起病缓慢,病程进展迅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而严重,局部症状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原发部位以肺、乳腺、消化道较为常见,其中以肺部脑转移最多见,约占40%~50%,大多为多发性脑转移,病灶分布、大小不一,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疗、伽......

点击显示 收起

    伽玛刀治疗32例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pdf)

    临床上脑转移瘤起病缓慢,病程进展迅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而严重,局部症状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原发部位以肺、乳腺、消化道较为常见,其中以肺部脑转移最多见,约占40%~50%,大多为多发性脑转移,病灶分布、大小不一,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疗、伽玛刀放射治疗、X-刀及综合治疗。晚期脑转移瘤多为姑息性放射治疗以达到控制肿瘤改善症状的目的。由于病灶边界规则,分布范围不一及脑部深处转移,伽玛刀放射治疗已渐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56例脑转移瘤进行了伽玛刀放射治疗,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选其中32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多发病灶26例,单发病灶6例),男28例,女4例,年龄38~72岁,平均53.5岁。临床表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高压表现,CT或MRI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其中有普通放疗或化疗的18例,29例有原发灶治疗史,原发灶为肺癌26例,乳腺癌2例,脑癌1例,Karnosky(KPS)评分60~90分,病灶最大3.2 cm×4.3 cm×3.8 cm,最小0.6 cm×1.1 cm×0.5 cm。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安装立体定向头部框架,连接磁共振适配器行MRI增强扫描检查。在伽玛刀专用计算机上由医师根据肿瘤的影响位置规划出病灶,选择不同型号的准直器,大小不同的等剂量曲线,根据肿瘤位置及情况制定治疗的边缘剂量,完成治疗计划,实施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意识完全清楚,治疗后患者可自行回病房。治疗前后给予脱水、加激素等对症处理。

    2  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

    2.1  临床观察  观察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言语及意识障碍,偏瘫、肢体功能障碍,视力减退或消失,听力下降,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声音嘶哑等的出现、改善及消失情况。

    2.2  疗效评价  有效指征为以下几点:(1)症状与体征迅速改善;(2)瘤体缩小或消失;(3)脑水肿减退或消失;(4)瘤体强化减弱或消失;(5)中心性坏死[1]。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脑瘤患者心理表现较为复杂,护士应以温和、沉稳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治疗的过程和内容。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基础性的了解,减轻恐惧心理、缓和紧张情绪,使精神放松、稳定,准备充分,积极配合。安排好患者的饮食起居等问题,熟悉环境,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和忧虑感。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心理顾虑保持乐观心态。

    3.2  术前患者的配合

    3.2.1  睡眠  治疗前1天做好精神准备,心情开朗,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2.2  卫生  洗头、洗澡,穿上病员服,取下义齿,锁匙、手机、项链、手表、戒指等金属类制品。

    3.2.3  饮食  治疗前控制饮食,防止术中出现恶心、呕吐。

    3.2.4  病情观察  术前观察患者意识、神志及精神状态,语言交流情况,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可给予2.5~5.0 mg安定片口服或静脉点滴镇静药物。

    3.2.5  其他准备  完善各种检查如心电图、X线片、B超等,诊断明确,并带近期的CT检查片或是MRI检查片和报告单以做参考,前1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

    3.3  术中护理  严格认真核对治疗参数、核对患者姓名。在治疗过程中每一次的参数调整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双人核对,询问及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治疗中可通过对讲系统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并通过视屏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避免突发情况的发生,使治疗顺利进行。治疗护士在观察过程中必须做到心无旁骛,认真严谨。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准确给予对应处理。一定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爱心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让患者有安全感。

    3.4  术后护理  伽玛刀放射治疗虽无手术创伤,但手术时的局部麻醉针眼处及头钉的位置一定要避免感染,碘伏消毒后进行头部包扎,绷带24 h后去掉,再次消毒针眼处,观察有无出血。4~7天方可洗头。治疗后当天应卧床休息,定时翻身,预防褥疮,严禁剧烈活动。遵医嘱给予静脉给药,给予患者一级护理,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放射治疗反应。病情平稳后给予常规护理。虽然伽玛刀治疗并发症和反应很少,但由于单次剂量大,仍有少数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反应有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呃逆、高热、癫痫等),后期反应有神经功能障碍、放射性水肿、坏死、肿瘤出血等,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3.5  急性反应的护理  于放疗时或治疗结束后出现,因脑组织受到射线照射后,血脑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从而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2]。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此时应向患者解释原因,安慰患者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遵医嘱给予20%的甘露醇125 ml+地塞米松5 mg及甘油果糖125 ml交替使用,每6~8 h 1次,快速静脉滴注。连续3~5天(根据病情)。临床表现有头晕、记忆力减退、听力减退、反应迟钝的患者可给予B族维生素和胞二磷胆碱,脑苷肌肽及激素治疗等。本组10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经脱水加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有3例头晕、言语不清、双下肢功能障碍经伽玛刀治疗后已能顺利语言交流,无头晕,行走自如,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得到改善。

    4  体会

    伽玛刀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损伤小、适用于中小体积的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其护理更为重要,及时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增加治疗疗效,还有助于及早的预防放射反应及并发症。精心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求生欲望。本组32例经过1年随访未有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治疗疗效确切,护理得当,为患者减少了痛苦,带来了希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金石,郑权.伽玛马治疗脑转移瘤147例临床疗效分析.吉林医学杂志,1998,10:278.

    2  申文江,王绿化.放射治疗损伤.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4-38.

    作者单位: 362000 福建泉州,解放军第180医院内三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于金华,周秀凤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