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2期

浅谈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近些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此病在急性期常出现血压的波动(以反应性血压升高多见),在治疗过程中易因血压过高或过低而加重脑出血和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及导致脑疝的发生,又因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并存。因此,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妥善的调控血压和控制脑水肿的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近些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此病在急性期常出现血压的波动(以反应性血压升高多见),在治疗过程中易因血压过高或过低而加重脑出血和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及导致脑疝的发生,又因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并存。因此,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妥善的调控血压和控制脑水肿的发生,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病情观察

    1.1  意识改变  意识改变是判断脑水肿和颅内压高低的指征之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等症状。

    1.2  瞳孔的改变  注意观察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有助于判断出血部位及有无颅内压迫症状。

    1.3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的变化是病情发展的重要标志。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急性期每隔15~30 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如果血压急剧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则考虑脑疝的发生。

    护理措施

    2.1  调控血压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血压一般比平时高[1],是由于脑出血后颅内压增高,为保证脑组织供血的代偿反应。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随之下降。因此,脑出血急性期一般不用降压药物降血压。对于收缩压在140~180 mmHg的患者,要注意观察,一般不用做特殊处理,随着脑出血的停止及脑水肿的消除,血压会自然下降至原来水平。一般入院时收缩压<140 mmHg的患者,不用过于限制补液,可适当调整使收缩压接近或稍>140 mmHg,以保证脑组织的代偿要求。(临床一些血压过低的患者,病情似乎较轻,但恢复较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脑血流量不足,脑缺血得不到纠正。)

    2.2  使用脱水剂  脑出血后,由于脑实质内突然出现血肿的占位效应,引起脑室受压,中位结构移位、颅内压急剧增高,可出现脑疝危及生命。因此,血压持续>180 mmHg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加强脱水利尿,并适时应用降压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125~250 ml,30 min内滴完,每6~8 h一次;病情较稳定时,可用10%复方甘油500 ml滴注,每日1~2次;呋噻米20~4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每8~12 h一次。使血压控制在160~180 mmHg(收缩压)。病情危重可吸氧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限制输液速度,24 h补液量不应超过1000 ml。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出、用药后的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

    2.3  止血药和凝血药的应用  高血压性脑出血非凝血机制改变[1],如并发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功能障碍时此血药和凝血药可发挥一定作用。

    3  体会

    通过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认识到: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大、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严密观察血压、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耐心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患者脑出血急性期症状的缓解,有效预防潜在并发症(脑疝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于康复期患者功能恢复及预防再次复发,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024000 内蒙古赤峰,赤峰学院门诊部

   (编辑:田  雨)

作者: 孙淑云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