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3期

1例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致皮肤坏死患者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1例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致皮肤坏死患者的护理(pdf)[摘要]本文报告1例由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引起大片皮肤、皮下组织坏死患者的护理。甘露醇外渗可能是由于反复输液或滴注甘露醇引起血管损害,造成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所致。一旦发生外渗,应首选热湿敷和中药湿敷。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甘露醇外渗......

点击显示 收起

    1例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致皮肤坏死患者的护理 (pdf)

    [摘要]  本文报告1例由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引起大片皮肤、皮下组织坏死患者的护理。甘露醇外渗可能是由于反复输液或滴注甘露醇引起血管损害,造成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所致。一旦发生外渗,应首选热湿敷和中药湿敷。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甘露醇外渗的高危人群应给予高度重视,慎重选择血管,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

    [关键词]  甘露醇;外渗;组织坏死;护理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组织脱水剂,药理作用主要为脱水和利尿,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水肿、预防急性肾衰、治疗青光眼、加速毒物及药物从肾脏的排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甘露醇外渗可引起皮肤坏死,临床上少见报道[1]。我院于2004年3月曾治疗1例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滴注甘露醇过程中由于药物外渗致大面积皮肤、皮下组织、骨膜及表浅骨坏死的严重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2004年3月15日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再发气喘、胸闷3个月入院,给予抗感染、解痉、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于3月20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呼之不应、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头颅CT检查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医嘱给予20%甘露醇125 ml每6 h静脉滴注1次,于3月23日患者在右内踝上大隐静脉静滴甘露醇时发生外渗,自进针点向近端呈长椭圆形肿胀,即给予重新穿刺输液,局部未予特殊处理。于3月25日患者右内踝上自进针点向近端以大隐静脉为中轴出现约6 cm×16 cm大小的皮肤红肿,周边可见苍白带。数日后,皮肤肿胀逐渐消退,皮肤颜色由红到暗红逐渐变成紫褐色坏死;在坏死边界清楚后于5月11日在麻醉下清除坏死组织,经换药创面肉芽新鲜;于5月26日在麻醉下行右小腿皮肤缺损游离植皮术,手术顺利,植皮成活,伤口愈合。患者于2004年6月16日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患肢护理  发现外渗后即给予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局部皮肤颜色的变化、皮肤温度、趾端血运、感觉等。于48 h后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2次/d。经以上处理,局部肿胀逐渐消退,皮肤颜色由红变暗到青紫,呈紫褐色坏死,坏死组织与周边正常皮肤交界处液化分离,界限清楚。

    2.2  外科处理  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坏死区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并有渗出时,每天换药1次,损伤处周围皮肤每日2次用碘伏外涂。逐渐坏死组织痂下液化,外科行清创,术中见大隐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皮下组织及骨膜坏死,少部分骨表面呈黑色坏死。清除坏死组织,继续换药。肉芽新鲜后行邮票植皮,伤口愈合。

    2.3  心理护理  由于造成患者皮肤大面积坏死是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同时患者高龄、病程较长加之原有的基础疾病,全身情况比较差。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因此产生了紧张、焦虑、烦躁心理,对治疗和护理也产生了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耐心解释,说明使用甘露醇是治疗的需要,由于老人患慢性病,长期输液使血管壁受到损伤,血管的弹性降低,通透性、脆性增加,输液时发生外渗的机会明显增大;并向家属说明了皮肤坏死的治疗过程,预后情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承认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护理人员除了细心地做好护理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外,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真挚热情的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在3个月的住院治疗期间未与医护人员发生一次争执,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2.4  出院指导与随访  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重点介绍了慢性支气管炎、脑梗死的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保健和肢体的康复训练,告知平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加强个人卫生、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痊愈出院后,护士长和主治医师曾2次家访,指导康复,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赞扬。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  使用甘露醇时多要求快速滴入,因此易刺激局部产生疼痛,严重者引起静脉炎,大量渗透至皮下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2]。患者是高龄慢性病患者,踝上大隐静脉是最常选用的血管,当反复使用后血管弹性下降,脆性、通透性增加,静脉腔变小,血管阻力增大,同时甘露醇输入速度快,药液易自进针点或血管壁渗漏[1,3]。患者昏迷时对药物外渗引起的疼痛无反应,当发现渗漏时已经较晚,加之认识不足,局部处理不及时,使用未加温的硫酸镁,因此引起较大面积的皮肤损害。研究表明,天气寒冷时使用未加温的硫酸镁湿敷效果不佳[4]。本患者皮肤坏死区是自进针点向近端以大隐静脉为中轴呈长条状,无法用进针点的渗漏解释这一现象,似乎是该段静脉发生了渗漏所致。这一现象尚有待于研究证实。

    3.2  发病机制  甘露醇的高渗性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性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血管收缩、变硬[5]。甘露醇外渗进入皮下组织,组织难以吸收而受损,同时组织液压力升高造成渗透压梯度反差,使血管内液体渗入组织中,加重了组织损伤,出现局部肿胀、刺痛甚至坏死[6]。

    3.3  护理体会

    3.3.1  输液的观察  对高龄、昏迷、慢性病的患者在静脉输入甘露醇时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和渗出、输液处皮肤颜色等,对有陪护的患者也应介绍甘露醇外渗的严重性,请予注意以期望早发现、早处理。当发现输液部位有可疑渗出时,即使回血良好,也应停止在该处继续滴注甘露醇,局部予以妥善处理。

    3.3.2  血管的选择  输入甘露醇时应先评估血管,尽量选择使用少、弹性好且较粗的静脉。输液时间已超过24 h的静脉通路,在输入甘露醇时要慎重,尽量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多次输入甘露醇。研究表明,甘露醇在静脉注射3次后即可引起明显的静脉损伤,出现血管壁损害、血管周围出血、血管内瘀血、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3],这是甘露醇外渗的病理学基础。滴注甘露醇应尽量选择近心端的上肢静脉通路,这样因血管阻力相对较低,既保证了药液能尽快输入提高疗效,也可减低药液在局部静脉停留时间,减少对血管壁的损害,降低外渗的风险。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要避免在近关节处穿刺[1],以防在活动时发生外渗。

    临床上应采用套管针输注甘露醇,并在局部用75%的酒精湿敷,可以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延长。据文献报道,采用静脉套管针反复静滴20%的甘露醇,2天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天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使用套管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的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7]。

    3.3.3  外渗的处理  一般处理: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应立即给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渗时应选择热湿敷和中药湿敷。研究提示,在寒冷环境下,热湿敷对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效果良好,30 min/次,2次/d。中药“六味醇”(配方为当归10 g,红花10 g,血竭15 g,川牛膝12 g,玄参10 g,冰片10 g,研制成粉末,浸泡于50%酒精300 ml中静置3~5天,过滤后盛于密封容器中备用)湿敷1 h/次,2次/d,也有很好的效果[4,6]。外科处理:应在坏死组织界限清楚后立即进行,一方面可缩短病程,也可减少继发性组织损害。本例患者出现骨膜、部分表浅骨坏死可能是继发性损害的结果。

    3.3.4  护患沟通  使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病情多比较重,患者或家属心情比较紧张和急躁,一旦发生渗漏和局部组织损害,就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还要由护士长或有经验的护士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说明,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配合治疗,必要时也应委婉承认工作中的不足,以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谅解。同时,应向院相关部门汇报以得到支持和配合。

    观察不仔细,早期处理不妥当,对甘露醇外渗引起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是造成该患者局部皮肤坏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甘露醇外渗的高危人群应予高度重视,多巡视、多观察、早发现、早处理,以避免发生由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造成的皮肤坏死。

    [参考文献]

    1  滕丽萍.足背浅静脉输入甘露醇外渗致皮下坏死1例.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25.

    2  邓延华,周玉彬.浅谈临床应用甘露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8,14(5):268.

    3  戴晓娜,叶志弘,潘开宇,等.抗氧化维生素抑制甘露醇对血管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B):6-7.

    4  汪小华,田利,王丽红,等.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后干预的再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4-15.

    5  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

    6  韩雪玲,胡淑芳,张文香,等.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60-261.

    7  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3-334.

    作者单位: 230031 安徽合肥,安徽省立医院分院护理部

   (编辑:卫  东)

作者: 梅芳,杨玲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