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3期

血液标本实验前质量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血液标本实验前质量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pdf)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检查,多数诊疗的决定是根据实验室的结果做出的。而为实验室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大量的血液标本都是由护理人员采集、储存送样的,许多资料表明,采血方式对......

点击显示 收起

    血液标本实验前质量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pdf)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检查,多数诊疗的决定是根据实验室的结果做出的。而为实验室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大量的血液标本都是由护理人员采集、储存送样的,许多资料表明,采血方式对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1],如果护士采集标本不规范,对标本采集过程中众多影响因素不了解或了解甚少,造成标本采集不合格,保存不当,不仅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并检索有关文献,就血液标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保存方法、运送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目的是做好实验前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  血液标本的采集

    1.1  采血前的交代  一般实验检查均需空腹采集,这已成为一条规定。如果护理人员未向患者交代清楚,安排禁食、禁水时间,或了解患者禁食和服药情况,马上采集标本,就有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有文献报道,一次标准餐后甘油三酯增加50%,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增加20%,胆红素无机磷和糖增加15%,丙氨酸转氨酶和钾增加10%,尿酸总蛋白、白蛋白、尿素、钙和胆固醇增加5%左右。高脂肪餐饮会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和尿素升高较多[2]。一些药物对实验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如维生素AD使胆固醇升高,硝酸甘油可使三酰甘油升高,乙醇(饮酒)有助于食物中脂肪溶解吸收造成三酰甘油一次性升高,所以抽血前3天内不能饮酒,否则,血脂检查没有意义。此外,临床治疗中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后,2 h内任何时间采血,所检测的血糖均不能代表空腹血糖[3]。因此,饮食、药物、输液等均可导致实验结果的异常升高,掌握和了解采血时间,对患者进行宣教配合,是确保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

    1.2  采血前患者运动情况与体位  运动时由于出汗和剧烈呼吸、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生理因素都发生了改变,有文献报道,马拉松运动员跑完一个马拉松全程45 min后与比赛前1天的血样比较,发现钾、钠、钙、磷、白蛋白、尿酸、尿素、胆红素、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都升高1倍以上。正常人坐立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静脉渗透压增加,又进一步导致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直立时醛固酮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有7%和70%不等的升高。因此,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过分紧张,保持正确坐姿是非常重要的。

    1.3  采集技术不规范致使标本溶血  (1)采血用品质量差,如注射器、针头、试管不干燥,注射器漏气,试管内壁粗糙等造成溶血;(2)消毒不当,采血部位的皮肤消毒后,酒精未干即行静脉采血可致溶血;(3)采血后没有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而是用力打入试管,速度过快,挤压致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4)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合时,摇摆剧烈,速度快,时间长造成溶血;(5)压脉带束缚时间过长或用力拍打穿刺部位,致使组织淤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6)穿刺技术不熟练,定位不准,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血肿,血标本溶血甚至凝血。

    2  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

    大多数医院病房采集血标本均由夜班护士采集,采集时间大约在6∶00~8∶00,而检验科开机操作在9∶00~10∶00,从标本采集到检测需放3 h,患者血液标本放置过久易发生溶血,大量细胞破坏,造成检测结果不正确,影响临床正确诊断[4]。俞胜琴报道[5],观察60例体检健康者空腹静脉血采集后放置不同时间对血常规的影响,结果表明WBC、PLT 20 min测定值与30 min,4 h及24 h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时间延长,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冯萍等报道[6],动脉血气标本放置超出30 min,各项指标就出现差异,pH、PO2明显下降,PCO2逐渐升高。孙朝辉等研究认为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流变学指标影响较大,应在25 ℃,4 h内测定。文献报道,血糖采血后2 h检测结果比1 h下降8.6%,3 h比1 h下降16.0%;对电解质的影响K+、Na+、P3-静置3 h后均明显升高[7]。对血沉标本的影响,如放置时间超过4 h,会使测定结果偏低,血沉减慢。因此,晨间值班护士应完成所有工作后,在8∶00左右采血,并及时送检。

    3  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如抗凝剂的量放多了,血液的量相对少了,则血沉偏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8]。临床上,手术前常需要抗凝血标本,如果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当,影响实验结果,造成临床误诊。因此,护士在采集抗凝标本时,一定要按要求进行,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血沉按1∶4,凝血功能按1∶9进行抽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采集血液量过多或过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护士在采集标本时,因血管条件不佳或工作大意,对所做项目不了解,未按要求采血均可造成采血量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如肾移植组织配型标本采集,其采集量有严格要求,采血量过多容易发生凝血。血量过少白细胞数量不够,均影响检验结果,导致组织配型失败。又如细菌血培养时,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 ml血液中仅有一个细菌,每增加1 ml血量能提高阳性率0.6%~4.7%,平均3.2%,对成人每瓶血培养应采血10 ml,婴儿为1~2 ml[9]。

    5  血液标本的放置温度、储存及运送条件

    文献报道,血液放置在室温下一定时间后,检验测定中要求的条件就会被影响,如肾移植组织配型标本采集后,无论供体或受体检验都要在48 h以内送验,室温在22 ℃~25 ℃,放置时间过久,温度过高都会影响检测结果。采血后,血样运送越快越好。因血液在体外可发生蒸发或挥发,血液被浓缩,血细胞的自身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渗透、降解、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细菌污染等都严重影响标本质量。采血后的标本应尽快送至实验室,严防剧烈振动,日光照射和异物落入。如果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可防止CO2散失而导致pH值改变,可防止血样外溅或污染,否则,传统试管血样均需加盖。长距离运送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包装,特别是标本需要邮寄时更要慎重,并强调低温下运送保存效果更好,但血钾检测除外。

    为了防止液体蒸发或气液交换,血样应保存在封闭的容器中,普通试管血样必须加盖,血样保存一般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但有些实验指标不能深冷冻,如血细胞形态学实验用的全血,脂蛋白电泳的血清或血浆,载脂蛋白A及B,惰性分离介质能够提高血清或血浆的产量,且不发生化学反应,可不分离保存:血样保存应竖直放置以加快凝血:保存血样应固定,避免振荡产生溶血。保存在冰箱或避光处,隔绝空气及防止分解,保存期限一般生化、免疫项目,冰箱保存1周;常规项目室温保存1天;血液凝固项目,冰箱保存1天,毒理项目,冰箱保存6周。因此,血样采集后,应严格按照检测项目的不同要求,合理放置,存储与运送,确保血标本质量不受影响。

    总之,为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信,做好血液标本实验前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部分工作由护理人员单独完成,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护理人员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采血工作,提高认识,了解过程,规范操作,提供高质量的血液标本,为检验科的全程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伟,荣墨克,孙志.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护理研究,2003,17(3A):273.

    2  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控制.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52-55.

    3  寿晓琳,周小娟,张楚.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状态下外周血糖浓度的监测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3(8):474-475.

    4  王颖,葛建玲,梁秀丽.血液病特殊标本的留取及影响因素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40-41.

    5  俞胜琴.血液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2699.

    6  冯萍,韩文军,唐玲,等.动脉血气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6-7.

    7  周晓玲.血标本静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护理研究,2003,17(4):398-399.

    8  熊宇,邢辉.标本采集对PT、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4):260-261.

    9  周贵民.努力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2):69.

   作者单位: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474医院护理部

   (编辑:乔  雨)

作者: 马芸,林国跃,黄 萍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