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4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因此,高血压是众所公认的危险因素。1危险因素高血压为脑出血的最重要可干预危险因素,我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血压病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显著增高,冬季发病较其他季节多。经常喝茶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对脑出血有保护作用。左心室肥大可使危险因素增加2~7倍。...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老年人增多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患脑血管病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高血压是众

    所公认的危险因素。

    1  危险因素

    高血压为脑出血的最重要可干预危险因素,我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血压病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显著增高,冬季发病较其他季节多;经常喝茶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对脑出血有保护作用。左心室肥大可使危险因素增加2~7倍。其他可干预的脑出血危险因素包括脑卒中史、酗酒、吸毒、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

    2  护理体检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2.1  前驱期  脑出血多为急性起病,前驱期症状多不明显,可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内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等。

    2.2  急性期  患者起病较突然,大多数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失语、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常伴有显著的血压升高。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症状。

    例如小脑出血,多发生在小脑半球点状核附近,表现为突发眩晕,头痛,呕吐,一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颈项强直,可有眼球震颤,血肿可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压迫脑干,甚至发生枕骨大孔疝。

    例如脑室出血,原发出血较少,出血部位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 cm以内,多因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引起,或原因不明,大多为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引起继发性脑室出血,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加深,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或去大脑强直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高热、呼吸肌血管功能障碍,面部充血、多汗,其预后较差。一般脑室内出血可自然吸收,消失的时间要比脑实质血肿快,平均血肿消失时间12天,少数需较长时间。血肿可造成广泛蛛网膜粘连及蛛网膜颗粒阻塞,引起不同程度迟发交通性脑积水。

    3  护理要点

    3.1  病人保持安静  绝对卧床休息,如急性期出血脑血管病人,要绝对卧床4周预防再出血,一般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  高热者降温,以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每日口腔护理2次,并翻身拍背,预防呼吸道感染,昏迷病人分泌物多难以抽吸者尽早行气管切开。

    3.3  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原有症状是否加重,一旦发现有急性颅内压增高迹象以及昏迷深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抢救。

    3.4  保证营养与液体摄入量  补液量1500~2000 ml/24 h,应保证尿量在600 ml以上,记录24 h出入量。

    3.5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  长期留置导尿要定时用灭菌生理盐水做膀胱冲洗,每周更换尿管1次防止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每2 h翻身,用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3.6  保持大小便通畅  避免病人用力大便,便秘者给予缓泻剂,躁动者适当给予镇静剂,同时查明原因。

     作者单位: 300162 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杜雪飞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